《武漢晚報》開設的教育局長“譚仁杰信箱”兩歲了!
來源:武漢晚報 文章作者:陸陽 劉曉星 2007-04-29 13:43:25

《譚仁杰信箱》兩周歲了!如今,由本報與武漢市教育局共同開設的《譚仁杰信箱》在我市已家喻戶曉,成為市民與教育行政部門有效溝通的互動平臺。據(jù)統(tǒng)計,到目前為止,《譚仁杰信箱》在本報已刊發(fā)群眾來信79期,處理回復信件3000余封。
&n
bsp;2003年9月,武漢市教育局與本報聯(lián)手推出一個可以讓老百姓與教育行政部門、媒體溝通的互動信箱――《譚仁杰信箱》。這個以時任市教育局長譚仁杰名字命名的信箱,旨在“發(fā)布教育信息,解讀教育政策,溝通教育問題,受理教育投訴”,并于每周在本報教育新聞版上刊登群眾來信及相關回復報道。
兩年來,市教育局下屬職能處室與本報組成“譚仁杰信箱專班”,專職調查核實百姓來信,為群眾釋疑答惑,排憂解難。
譚仁杰說:“教育管理者在想什么、做什么,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是什么、進展如何,是家長最關心、也最有權知道的。同時,學生和家長關心什么、監(jiān)督什么、有什么想法和建議,也是教育管理者決策的重要依據(jù)之一!毙畔涞脑O立起到橋梁的作用,使教育部門能夠直接了解百姓對教育的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和建議成為教育部門決策的重要依據(jù),推動了武漢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據(jù)悉,《譚仁杰信箱》是全國教育行政機關目前在媒體公開開設的第一個信箱,也是第一個以教育局長的名字命名的媒體信箱。
《譚仁杰信箱》關鍵詞――
溝通
兩年多來,“譚仁杰信箱”共收到3000多封群眾來信,雖然不是每一封來信都見報,但讓教育主管部門聽到了最真實的聲音,這才是“譚仁杰信箱”的本意。信箱是溝通的平臺,它反映出民情民意,因此,教育局的很多決策都來自于信箱的啟示,用譚仁杰的話說,要“讓我們的決策更符合老百姓的利益”。
2003年12月,武漢市一初中老師致信“譚仁杰信箱”,反映每日工作達13小時,繁重的課業(yè)任務帶來極大壓力,身心健康堪憂。這位教師的呼吁引起全市8萬中小學教師的強烈共鳴。市教育局隨即開展了關于“教師職業(yè)和身體狀況的調查”,積極為改善教師工作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條件,包括針對教師展開心理健康指導。
2005年全市“十件實事”之一――中小學校改廁工程也主要是源于群眾來信,孩子入廁難不是個別問題,廁所蹲位不夠,課間時間短,以至于有的孩子小小年紀患上膀胱炎。2005年11月,156所中小學廁所改建完成,超出原計劃額度。
傾聽
“譚仁杰信箱”是老百姓發(fā)出自己聲音的地方,其重要職能之一就是傾聽。今年7月,在“譚仁杰信箱”接待日,譚仁杰帶領教育局11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到本報與來訪群眾面對面。
整整三個小時的時間里,譚仁杰一刻也沒有離開他的座位,耐心傾聽,認真記錄,他很少打斷咨詢者的訴說,哪怕這些言語因講述者心情激動表述得有些雜亂。與21個咨詢者的談話過程,沒有一個是由譚仁杰主動提出結束的。他不厭其煩地聽著,然后耐心細致地解答,甚至是主動找話題與咨詢者交流。
在最后一個咨詢者面對譚仁杰時,11個職能部門負責人的面前已沒有咨詢者,但他們沒有一個人提前離席。盡管咨詢者提出的問題并不是每一個都能有明確的回答和圓滿的結果,但這種平等與尊重贏得了大家的理解和信任。
譚仁杰說,作為一個政府官員,這樣直接與群眾溝通,一方面讓群眾把困難告訴你,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困難告訴他,雙方才能相互理解,才有可能解決問題。除了準確掌握政策,這需要傾聽者抱以足夠的耐心,學會換位思考,最終的目的,是提高老百姓對教育的滿意度。
堅持
譚仁杰曾在多個場合講述他親歷的兩件事。一次他到外地開會,早晨五點鐘從武昌坐車到飛機場,沿途所見到的人大致可分為三類,晨練的老人、趕早市做生意的人和上學的孩子。幾歲到十幾歲的孩子背著沉重的書包,手拿早點,在清晨瑟瑟寒風中匆匆往學校趕。另一件是一位醫(yī)生向譚仁杰反映,現(xiàn)在孩子的學習負擔太重,忙得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憋尿憋成了前列腺炎或膀胱炎。
“學生的學習負擔太重了,壓力太大了,如果我們的教育連孩子正常的生理時間都剝奪了,孩子的身體垮了,即使考試能得高分,那么我們的教育也是失敗的教育。這樣的狀況再也不能繼續(xù)下去了,教育和教育工作必須改革!
2004年9月,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一部分,武漢市七年級開設理科綜合課程《科學》,全新的理念引發(fā)了“開”、“!敝疇帯
家長和社會對《科學》課程改革的認識和意見,更多來自于對孩子的升學考試的關注。但是作為教育部門,僅僅關心孩子的分數(shù)和升學是遠遠不夠的,《科學》課程的設置強調的是孩子全面發(fā)展目標和創(chuàng)新素質。
因而,譚仁杰一直堅持一句話:教育改革早改早適應,晚改就被動。教育的改革不是一個行政部門的簡單決策,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基于未來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所進行的戰(zhàn)略選擇,關系到每個孩子的未來、每個家庭的幸福,乃至一個國家的未來。教育改革要有前瞻性,很多時候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記者陸陽劉曉星
實實在在一信箱點點滴滴聚民情
用百度搜索“譚仁杰”,找到相關網(wǎng)頁約2710篇,提示3個關鍵詞:譚仁杰、教育局長、譚仁杰信箱。對武漢市民而言,這3個關于譚仁杰的公眾概念可謂家喻戶曉。兩年多來,武漢市民對武漢教育問題有意見、有想法、有難題甚至是有牢騷,都可以給《譚仁杰信箱》寫信反映。市教育局下屬職能處室與武漢晚報組成“譚仁杰信箱專班”,專職調查核實群眾來信。
以“平民局長”形象出現(xiàn)在媒體上的譚仁杰,最牽掛的事情就是武漢這個有著230萬教育人口的特大城市的教育問題。他說:“每天清晨一起床,我最牽掛的就是兩件事,一是教育會發(fā)生什么事,尤其是學校穩(wěn)定和學生安全,二是媒體、群眾會對教育說什么話!
在譚仁杰看來,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業(yè),關系到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教育要改革和發(fā)展,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也需要社會的監(jiān)督。
兩年前,市教育局決定在大眾媒體開設信箱時,有人善意地提醒譚仁杰:教育太熱、社會關注度太高,在媒體開設信箱輿論風險大,這樣做不僅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還會被別人說成是作秀。而譚仁杰認為,要贏得全體市民對教育事業(yè)的理解和支持,首先要讓群眾了解教育。群眾不了解教育,就不會理解教育,更不會支持教育。作為市教育局的局長和法人代表,在大眾媒體開設信箱,這不是個人名譽的問題,而是教育事業(yè)本身的需要。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就要一步步提高人民對教育的滿意度。2001年,譚仁杰在上任時說過一句話:“通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各級各類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通過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滿足社會對各類優(yōu)秀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睘閷崿F(xiàn)“兩個滿足”的承諾,他與領導班子提出了學生上好學、教師教好書、校長管好校、教育行政部門治好教的工作目標,通過《譚仁杰信箱》廣泛地聽取群眾意見,接受媒體監(jiān)督,爭取輿論支持,與班子成員及同事們一起,以務實精神推進教育改革。
今年7月,譚仁杰率領市教育局11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到本報舉辦《譚仁杰信箱》接待日,面對面接受群眾咨詢。當時正值中考招錄,社會關注度極高。在決定接待日時,教育局領導班子開了兩次會,最終決定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公開接受咨詢。
譚仁杰說:“群眾總是在最需要的時候希望聽到政府的聲音,需要雪中送炭式的幫助,需要一個說話和"出氣"的地方。事實證明,《信箱》的設立在加強行政能力、宣傳政策法規(guī)和穩(wěn)定社會輿情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教育不僅要為武漢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貢獻,更要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努力。作為教育部門,要面向社會建立多元化的溝通體系,長效的溝通機制;仡櫋缎畔洹烽_設兩年來的工作,譚仁杰忘不了市民們對教育事業(yè)的關注和熱情,更深感肩上責任的重大。他說:“一個人可以忍住一天不看病,一個家庭可以忍住一個月不吃肉,但這個人、這個家庭絕不會允許他的孩子一天不上學。這就是民情,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不能脫離民情。因此,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民心工程辦好,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庇浾哧戧杽孕
《譚仁杰信箱》個案回放――
“六一”成為無作業(yè)日
2004年5月,崇仁路小學一名小學生向市教育局局長譚仁杰寫信,認為目前小學生負擔已經(jīng)夠重的了,能不能在兒童節(jié)這一天不做作業(yè),一心一意玩一天?5月31日,“譚仁杰信箱”刊出《六年級小學生致信教育局長提議:讓兒童節(jié)成為無作業(yè)日》一文。
回復:市教育局對此非常重視,調研后當即宣布,“六一”兒童節(jié)為小學生“無作業(yè)日”,在兒童節(jié)這天,學校不要給小學生布置書面作業(yè),孩子也有權拒絕來自各方的書面作業(yè);同時,學校應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當代學生特點,在“六一”引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反思: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一天的時間太短,但每一次嘗識都是意識的前進。
獲獎不與升學掛鉤
2004年3月,一小學生家長來信表示,帶著孩子輪番參加各種比賽,有次一天考了三場,為的就是為小升初多爭一分籌碼?《一小學生家長致信“譚仁杰信箱”倒苦水:我一天帶伢考了三場》刊登于當月。
回復:市教育局不久后在本報公示了一批競賽項目名單,只有經(jīng)教育局審批,取得合法身份,才可在社會上組織競賽,每一學科原則上只有一類競賽,競賽成績均不與升學掛鉤。
反思:說到減負,不僅從減作業(yè)開始,更從改觀念開始,素質教育永遠不是籌碼。
教師工資怎能拖欠
武漢新洲區(qū)一名教師來信反映:學校要求全體教師投保,而且非投不可。近幾年來該校每位教師每年被扣繳100元,上級說是用以購買保險,但誰也沒有見過保險單。當有教師生病住院時,也不能順利理賠。更嚴重的是,他們有一個半月的工資被拖欠兩年之久。
回復:新洲區(qū)教育局經(jīng)查實后答復:教師投保應屬自愿。該地區(qū)教師住院醫(yī)療費、藥費無著落,因此動員教師投保。目前720名教師中有620名投保。
關于拖欠工資的問題,該街區(qū)拖欠教師一個半月工資共123萬元,如今街區(qū)已經(jīng)和教師簽署了還款協(xié)議書。
反思:關注教師利益,關注教師健康,無疑是教育“以人為本”的重要部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