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育兒觀:家長為孩子尋門當戶對玩伴
來源:網(wǎng)絡 文章作者:匿名 2009-09-05 22:05:28

"你女兒有假嗎?我今天有時間可以帶她和我女兒去看電影。"
"你兒子想去看電影嗎?迪斯尼新片《飛屋環(huán)游記》。"
暑假的一天,類似的短信發(fā)了四五個,琪琪媽媽才給自己6歲半的女兒找了一個看電影的小伙伴,同事9歲的女兒。
"現(xiàn)在給小孩找個玩伴可真難,暑假好多小孩都要上各種培訓班,孩子們還挺不好湊在一起的。"琪琪媽媽覺得,現(xiàn)在帶孩子,很多精力要用來給孤獨的孩子找朋友。
家長網(wǎng)上發(fā)帖為孩子尋找同齡伙伴
"為我家小孩找朋友。我的小孩4歲半,男孩,比較內向,希望找年齡相仿的朋友,我家住7號樓,電話是……"
"我家男孩兩歲7個月,膽子比較小,離不開媽媽,不主動和小朋友玩,但如小朋友找他,他不拒絕,屬于被動型的。我想給他在院子內找一些朋友,平時可以一起出去玩,家里有車,周末可以一起出去效游。讓孩子多在大自然中走走,在游玩中學習和小朋友相處……"
像這樣家長替孩子尋友的帖子在一些社區(qū)的網(wǎng)站上,經(jīng)?梢砸姷健
因為父母工作調動,琪琪兩年前隨父母搬來該市。與原來住的城市相比,該市有更多可玩的地方,但琪琪一直不喜歡該市,重要的原因是這里沒有朋友。
雖然剛到這里時只有四五歲,但琪琪一直對在舊居的生活念念不忘。一下樓就可以和許多從小一起長大的小朋友玩,甚至還有兩個小朋友,和她在同一醫(yī)院出生,一起在新生兒觀察間被包成"蠟燭包",并排躺著哇哇大哭。從"尿不濕時代"開始的友誼,自然是堅固和愉快的。
現(xiàn)在環(huán)境變了,好朋友不能常見面,四五歲的小孩很"懷舊"。幼兒園放假時,琪琪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和誰玩?"甚至有時會哭起來。
琪琪媽媽說,每次聽到這樣的話,自己的心就像被刀刺了一樣痛,給孩子找朋友迫在眉睫。
首先得給她找一個年齡相當?shù)男∨ⅰ,F(xiàn)在住的小區(qū)里倒是有一個,可是那個小女孩家庭似乎有些問題,時不時就能聽見她父母的爭吵聲。小女孩嘴巴特別甜,如果想得到什么,就格外討人喜歡,可一旦得手,轉臉就好像不認識了。琪琪媽媽非常不喜歡小小年紀就有點世故的孩子,這個小女孩自然不在考慮范圍內。
還有一個年齡差不多的孩子,家里似乎很有錢,上著一年8萬元的幼兒園,動不動就說自己家有什么。孩子們在一起玩兒偶爾發(fā)生矛盾時,這個孩子和她的父親都表現(xiàn)得有點霸道。這樣的孩子可能會給女兒帶來不好影響,也不重點考慮。
就這樣,陪女兒在樓下游樂園玩的時候,琪琪媽媽就在旁邊觀察琢磨:哪個孩子可以發(fā)展成為朋友。終于鎖定了目標,是一對兒年齡和琪琪差不多大的雙胞胎,雙胞胎的媽媽看上去文雅又有耐心。因為不是獨生子女,雙胞胎的性格非常好,很容易與別的小孩相處,也特別會合作。
于是,只要看到雙胞胎姐妹在樓下玩,琪琪媽媽就讓琪琪也趕緊下樓,并主動與雙胞胎的媽媽聊天,邀請雙胞胎到家里來玩,請她們一起去看電影。3個小伙伴在一起玩得特別高興。
看到女兒一下子有了兩個好朋友,琪琪媽媽感覺自己就像特別成功地完成了一件大事。
外出活動首先考慮找個小伙伴同行
剛剛過去的暑假,琪琪媽媽又找到了一個省力省心還外加省錢的帶孩子辦法。以前帶孩子去看演出和電影,無論感到兒童節(jié)目多么無聊也要堅持到底,F(xiàn)在孩子6歲了,她突然想到是不是孩子可以不用陪了。
一次,兒童劇院上演新排的《西游記》,琪琪媽媽買來兩張票,打電話約上同事的小孩。兩位媽媽把孩子送到劇院門口,兩個小家伙手拉手進去,劇院的工作人員引導孩子找座位。演出時間,兩位媽媽就在附近的商業(yè)區(qū)好好逛了逛商場,一舉兩得。
"一個人玩兒真沒意思"是許多小孩的口頭禪。于是準備外出活動時,首先想到給自己的孩子找個伴兒同行,已經(jīng)是家長普遍的做法:有為了孩子而加入車友會以便結伴出行的;有為了孩子而參加"合作社"一同在郊外包一塊地種菜的;有自己成立球隊,一同帶孩子鍛煉的……他們覺得,這是給孤獨孩子的一種補償。
10歲的小瑞在暑假里最想去一個度假村的水世界玩,但是父母工作忙一直抽不出身。開學前,爸爸終于有時間帶她去了。但孩子卻有了條件:"找個小朋友一起去。"本來想找一個女孩,但是不湊巧,好朋友都有事。退而求其次,帶了一個男孩同去,小瑞也非常高興,兩個人在水世界里玩了好幾個小時不愿出來。
暑假,薇薇與父母出了趟遠門,到青海旅游。這里有媽媽以前的一位同事,小孩與薇薇同齡,兩個人曾經(jīng)見過面,在一起玩得很好。
同事一家熱情歡迎,在青海湖上坐船,到鳥島看成群的鳥兒,在草原上看星星,兩個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小朋友,在一起交流各自學校里不同的游戲花樣,互相著迷。
"我們現(xiàn)在出門,首先考慮的就是怎么給小孩找一個玩伴,這樣兩家一起出去,兩個小孩在一起玩,就不纏著大人了。小孩也非常高興。"薇薇的父母說,小孩有時挑食,但是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在,相互比著,飯吃得也多。甚至兩個孩子在一起,膽子都會大起來。
"我們現(xiàn)在給孩子報課外班,都是約別的小孩一同去,這樣孩子覺得有朋友了,也就有了學習興趣。"薇薇和妮妮是一對好朋友,妮妮的運動素質更好一些,舞蹈的基本功也好,下腰、下橫豎叉都沒有問題。薇薇在這方面稍差一些,但心里不服氣,每天在家里練功,沒多久,舞蹈的基本功也像模像樣了。
"同齡孩子在一起,可以在競爭中互相交流,學會妥協(xié)和合作,甚至學會被別人忽略時能夠平靜對待。"從事兒童心理研究的王文娟博士在一次家長輔導會上,提醒家長要讓孩子多與同齡人在一起,而不是總讓他們參與大人的活動。
給孩子找朋友,家長先要情投意合
"你們周末有時間嗎?我們帶孩子去北戴河觀鳥吧。正好有一位老師要給鳥做環(huán)志,孩子們可以學習一下。"這是一個三年級小男孩的父親給瑩瑩媽媽打來的電話,想組織十來個孩子一起去觀鳥。
環(huán)保組織"自然之友"有各種興趣小組,其中的觀鳥小組,每周六、周日早晨都舉辦觀鳥活動,有時也會到市區(qū)周邊或者其他地方集體觀鳥。晨晨的媽媽就是因為想帶孩子多接觸自然,多從直接參與中獲取知識,帶孩子加入這個組織的。
在觀鳥活動中,有兩個小男孩表現(xiàn)特別出色。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參與,他們的鳥類知識已經(jīng)非常豐富,不僅能快速發(fā)現(xiàn)空中一飛而過的鳥,而且能夠迅速判斷出種類、雌雄。他們對于鳥的叫聲也異常敏感,有時只憑叫聲就能準確判斷。
每次周末清晨去觀鳥,晨晨和媽媽都盼望這兩個小男孩也能一起來。
晨晨媽媽發(fā)現(xiàn),參與民間環(huán)保組織的家長,教育理念比較相似,都不希望孩子被固定在屋子里,學著書本上的死知識,而是希望他們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快樂成長。這些孩子普遍活潑好動,有一定的責任感,在家里都干家務。
除了擁有望遠鏡、照相機這些略顯"奢侈"的東西外,這些孩子平時穿戴都很樸素。因為經(jīng)常參加集體活動,這些孩子很會與人相處,在公園里不會被那些花花綠綠的小玩意兒吸引。
"要想給孩子找個好朋友,家長要認同彼此的教育觀念。"這是晨晨媽媽的體會。
她的孩子在上學前基本是"散養(yǎng)型"的,經(jīng)常在戶外活動,除了學鋼琴外,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去上各種培訓班。平時,對孩子的吃喝關注少些,對孩子的教育也比較放手,晨晨四五歲就能自己下樓去玩,6歲能獨自去超市買東西。
"我最怕和'圈養(yǎng)'孩子的家庭打交道。一起出去玩,帶一堆東西不說,動不動就拿出濕紙巾,要求擦手,吃東西非常精細。稍有一點費體力的地方堅決不讓孩子去,稍微有點冷就加衣服,孩子熱得冒汗也不讓摘帽子。"
晨晨媽媽覺得,這樣小心翼翼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是和自己的孩子玩不到一塊去的。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