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8 08:47:09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教學目標:
。、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理解寓言含義。
。、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场W習隨文識字的方法,嘗試邊讀邊想,做簡單批注的學習方法。
4、了解寓言,從寓言中體會道理。
教學重點:
了解寓言這種體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點,基本能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這兩則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并結合歷史故事及自身經(jīng)歷理解《鷸蚌相爭》所包含的寓意。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與本課寓言相關的動畫片或是書籍;多補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書籍,推薦學生閱讀。(學生)課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課堂上與大家共享。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看圖猜成語。(開門見山、大材小用、三長兩短、小題大做、一舉兩得、百發(fā)百中、揠苗助長。)漢語成語豐富多彩,有兩萬余條,常用的也有四五千條。成語背后有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有的出于名人說的話,還有的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神話寓言故事。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揠苗助長》就是一個寓言故事。板書課題,指導書寫“揠”三框兩筆。聽過這個故事嗎?
二、初讀感知:
1、認讀生字生詞:寓 揠 焦 喘 費 截
寓言 揠苗 巴望 焦急 喘氣 白費 筋疲力盡 一大截
。、指導書寫:費 焦
。、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掉字,不添字,注意標點停頓。
。、接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三、再讀感悟:
。、展示讀悟第一自然段:
。、誰想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把讀的最好的句子展示給大家?
B、讀的真好,為什么這么讀?讀出種田人的著急心情。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標畫出詞語句子,練讀。(巴望、天天看、焦急、轉來轉去)
。、從“焦”的字形理解含義:本意火上烤小鳥,引申火燒眉毛,十分心急。
。摹⒅笇ёx句子,體會不同: 禾苗好象一點也沒有長高。
禾苗一點也沒有長高。
。、情境體驗:你有過焦急的時候嗎?指名表演“焦急的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的說……”
。ǚN田人看到禾苗好象沒長高,心里十分著急。板書:簡筆畫和“著急”)
。啤е约旱母惺芫氉x,指讀、齊讀。
2、展示讀悟第二、三自然段:
。痢⒎N田人想了什么辦法?他是怎么做的?指讀第二、三自然段。標出種田人辦法的句子。哪個詞看出想出這個辦法很不容易?
。、哪些句子說明他十分賣力?“一棵一棵”“筋疲力盡”。
C、創(chuàng)設情景,理解“筋疲力盡”:弄的筋疲力盡就是弄的怎樣?(大汗淋漓,沒有一點力氣,腰酸背疼腿抽筋)你有過筋疲力盡的時候嗎?
預設:體育課時、做值日、打球、跳健美操、拉二胡時等等。這些都是鍛煉身體愛勞動是值得的。……可是這個人是拔自己的禾苗累的筋疲力盡的,就不值了。
。摹⑾胂螅喝绻従涌匆娏耍瑫趺磩袼?他會怎么說。
。病⑥r夫站在田邊,望著一大片長了一大截的禾苗,擦著滿頭的汗,怎么說?心情怎樣?
E、練讀,“一邊喘氣一邊說……”體會農夫的高興心情。
(種田人看到自己的禾苗長高了一大截,心里十分高興。板書:簡筆畫和“高興”)
。、想象父子對話。鄰居勸沒聽,兒子勸聽了。農夫心情怎樣?
。、拓展想象:農夫第二年種莊稼會怎么做?(澆水、施肥、松土、間苗、鋤草、滅蟲……)
H、帶著自己的感受讀2、3自然段。指讀、齊讀。
。、禾苗枯死了,種田人很失望。讀最后自然段,板書簡筆畫和“失望。”
四、齊讀明理:
。薄⒚靼琢耸裁吹览?學生暢所欲言。
。ń處熯m當點撥:事物都有它的發(fā)展規(guī)律,違背了規(guī)律,急于求成,就會把事情弄糟。欲速則不達。種田人愿望是好的,但它違背了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植物生長要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養(yǎng)料,慢慢生長。還要人去辛勤的管理,澆水、施肥、松土間苗、滅蟲。這樣才能長的旺,才有好收成。)
2、現(xiàn)實中真有這樣的人嗎?師生共同說說身邊的事。
預設:奶奶著急見到白花花的棉花而剝棉桃,自己嫌金魚長的慢喂致死,媽媽減肥減出毛病……老師也吃過苦頭,因布置作業(yè)多導致師生病倒的例子,都是在揠苗助長。
五、認識“寓言”:
1、簡單說,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通過淺顯易懂荒唐可笑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嚴文井說過一句話:“寓言是個大怪物,當它朝你走來的時候,分明是個故事,生動活潑;可當它一轉身,又分明是個哲理,嚴肅深刻。”
2、讀了這則寓言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事情要遵循規(guī)律,不能違背規(guī)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六、作業(yè)自助餐:
1、寓言故事還有很多,請找些讀一讀:如南轅北轍、五十步笑百步……
2、將這一則寓言故事講給家人聽。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