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著——《瀛奎律髓》
來源:細語清幽 2009-06-17 22:13:29

唐宋五七言律詩總集。元代方回編選。方回(1227~1306)字萬里,號虛谷;罩蒽ǹh(今屬安徽)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別省登第。提領池陽(今安徽貴池)茶鹽,累遷知嚴州(今屬浙江)。宋亡降元,為建德路(今屬浙江)總管。有《桐江集》 8卷,收入《宛委別藏》;《桐江續(xù)集》36卷,收入《四庫全書珍本初集》。
《瀛奎律髓》專選唐宋兩代的五、七言律詩,故名“律髓”。自謂取十八學士登瀛洲、五星照奎之義,故稱“瀛奎”。共選唐代作家180余家,宋代作家190余家。方回宗杜甫,贊揚杜甫夔州以后的詩達到了“剝落浮華”的境界。但方回選詩,并不只憑一己偏愛,而是注意到不同流派。如入選宋詩,有江西派、四靈體、江湖派,也選西川體,還贊揚西川作者楊億“組織故事有絕佳者”。此書分49類,每類有題解,說明這類詩的性質和特點。不過分類過于瑣細,且以類選詩,往往強取充數(shù)。如卷 9《睢陽五老圖》等詩,并非佳作,亦被選入。然宋代諸集,不盡傳于今者,頗賴以窺其鱗爪。每詩之后,多附以評語。評語中有不少好的見解,也保存了一些宋代文人的遺聞軼事。
清代中葉,紀昀撰《瀛奎律髓刊誤》。紀昀在序文中認為方回論詩有三弊:一是黨援,二是攀附,三是矯激。選詩也有三弊:一是矯語古談,二是標題句眼,三是好尚生新。這些批評顯然有片面之處,但在具體評論中,紀昀則有否定,也有肯定,較為持平。紀氏論詩,亦宗杜甫。方、紀二人異中有同,合方、紀二氏之評,棄短取長,有利于了解和學習唐、宋五、七言律詩。
《瀛奎律髓》有清康熙刊本,《瀛奎律髓刊誤》有清光緒重刊本。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