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王小盾
來源:國學 2009-06-19 23:37:54

學術成果
一、關于中國韻文史、古代音樂和宗教藝術的研究
代表作品有《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集》(成都巴蜀書社,1990)、《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6)、《漢唐音樂文化論集》(臺北學藝出版社,1991)、《唐代酒令藝術:關于敦煌舞譜、早期文人詞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上海知識出
版社1995)等。其中以“燕樂歌辭”為題的兩書分別是關于中古音樂文學的史料學成果和理論研究的成果。前者收錄歌辭作品五千多首,對其出處、本事、流傳經過和表演方式作了詳盡考訂;后者則以漢以來中西文化交流的各種史實為背景,通過對音樂體裁和相關文學形式之關系的分析,論證了各種文學新品種、新樣式、新風格的來源。另外兩部書屬于專題研究。前者由30篇學術論文組成,討論了魏晉大曲、唐大曲、琴大曲、敦煌令舞、中古唄贊、唱導、佛曲、道曲、道教科儀、敦煌講唱文學的音曲符號等一系列事物的內涵和成因;后者則在詳細描寫唐代酒令藝術及其音樂文化背景的基礎上,較完滿地解決了兩大學術疑難問題──詞的起源問題和敦煌舞譜的釋讀問題。
二、關于中國早期文化和文化發(fā)生與傳播的研究。
代表作有《原始信仰和中國古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中國早期藝術與宗教》(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8)等。前一書從原始信仰的結構及其相互關系的角度,系統(tǒng)解釋了古代神話的文化內涵。后一書收錄十八篇較長的論文,運用多種學科的資料與方法,在神話與藝術考古、文
學的發(fā)生與傳播、宗教音樂系統(tǒng)的形成、民族文化的起源等領域,提綱挈領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啟發(fā)意義的學術觀點和思路。
先后指導了二十多名博、碩士生,學位論文的研究范圍涉及“中國戲劇的早期形態(tài)”、“西周詩史”、“中國敘事傳統(tǒng)的形成”、“楚文化與兩漢文學”、“梵語悉曇章在中國的傳播和影響”、“敦煌維摩詰文學研究”、“在中亞傳承的中國西北民歌:東干民歌研究”等領域。所主持的科研課題則有霍英東教育基金項目《漢民族文學藝術與周邊文化》、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傳播方式和中國詩體的變遷》、國家教委“八五”規(guī)劃項目《中國原始藝術及思想研究》、教育部古委會項目《歷代樂志律志校釋》等。在這些工作中,他通過學科交叉,倡導了一種具有科學精神和開放姿態(tài)的學術風格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