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曾用燈光聚焦照射聯絡外星生命
來源:網絡 2009-06-26 15:12:01

人類渴望聯系其他星球上的智能生命的欲望可追溯至1個多世紀前,遠早于UFO愛好者和對外星智能探索(SETI)的探索活動,幾位19世紀科學家曾認真思考過我們人類如何與火星和金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進行聯系。
1974年,弗蘭克-德雷克使用阿雷西波無線電波望遠鏡(Arecibo radio telescope)發(fā)送了第一個真實的SETI信號
這些人類較早期的對地外星體探索活動比1974年人類第一次向地外生命發(fā)送無線電信號提前了150多年,他們主要是發(fā)送視覺信號,而在此之后幾十年科學家才發(fā)明出無線電波。事實上,從地外生命探索的歷史上可以發(fā)現,星際間的通訊交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前的科學技術發(fā)展程度,無論是電燈時代,無線電時代還是激光時代,都可以滿足人類對地外生命體探索的渴望。
17世紀提出“多元化星體”概念
在兩千年前,古希臘曾爭論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體,但是之后的哥白尼學說大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看法。美國宇航局首席歷史學家史蒂文-迪克(Steven Dick)稱,“一旦幾個世紀前的科學家意識所有的星體圍繞太陽運行,他們就很自然地聯系到其他的星體非常類似于地球,它們也可能存在著生命體。”伽利略、開普勒和其他科學家都考慮到這些星體上可能適宜生命體生存,但是他們卻十分謹慎,避免與宗教權勢發(fā)生沖突。
法國人豐特奈爾用筆書寫著17世紀人們對地外生命存在可能性的探討
迪克指出,17世紀關于“多元化星體”的概念就已形成,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一直持續(xù)保持著爭議性。其中對于地外智能生命存在理論最具影響力的支持者是法國人豐特奈爾(Bernard le Bovier de Fontenelle),他在1686年寫了一本書——《與多元化星體會話》。然而這本書只闡明了作者對地外星體及未知生命的濃厚興趣,并未記錄可能存在生命的星體的所在位置,以及如何聯系這些地外生命體,所有以上的探索直到1個世紀之后才出現。
19世紀初外星人交流的方法:三角形陽光反射圖案和燃燒的運河
佛羅倫薩-勞林-塞爾西奧(Florence Raulin-Cerceau)在法國巴黎的亞歷山大夸黑中心記錄了人類與地外智能生命的首次聯系嘗試,這種行為相當于現今的對外星智能生命的探索活動(SETI)。之后她和同事在法國的科學雜志上聲稱,在19世紀早期,發(fā)明家猜想“天空電報機”(sky telegraph)裝置能夠與太陽系內某些可能存在生命的星體進行會話聯系。其中的第一位探索家是19世紀20年代的德國數學家卡爾-弗里德里克-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他使用自己發(fā)明的一種陸地測量發(fā)明裝置——日觀測儀(heliotrope)向其他星體反射巨大的陽光條幅,他同時還在西伯利亞森林和麥田中呈現出巨大三角形狀的陽光反射圖案。
塞爾西奧說:“該陽光條幅大小和色彩對比從月球或火星表面上都是可見的,這種幾何圖案可作為地球智慧生命試圖進行有意識性的聯系和溝通嘗試。”二十年之后,天文學家約瑟夫-馮-利特魯(Joseph von Littrow)進行了類似的對地外生命聯系嘗試,他在30公里直徑的環(huán)形運河中傾倒大量的煤油,在夜晚點燃以此向地外生命證明地球人類的存在。
19世紀下半葉,科學家用燈光聚焦照射火星和金星
塞爾西奧指出,19世紀下半葉出現了幾項更加可行的探索嘗試。1869年,法國發(fā)明家、詩人查爾斯-克羅斯(Charles Cros)使用拋物柱面反射鏡將電燈光線聚焦射向火星和金星,他通過光線閃爍的形式,編輯成一定的信息代碼。
塞爾西奧在書中寫道:克羅斯意識到了那些可能存在生命的星體如果看到自己發(fā)出的信息將置之不理,但是他仍勸服自己應該試著征服這些與世隔絕的星體。
1896年,英國統計學家弗朗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提出用閃光“摩爾斯碼”與地外生命進行聯系,他在猜測火星人可能像地球人類一樣擁有10指系統(比如:10個手指或腳趾)之前,曾進行了認真地思考和研究。與此同時,法國天文學協會成員默西斯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法,他在埃菲爾鐵塔上放置幾個反射器,反射器反射陽光的方向朝向火星。他還思慮使用月球作為巨大的屏幕反射光束。
向外星人發(fā)射無線電的歷史追溯
是否外星人能夠看到地球人類有意呈現光圖案呢?對外星智能探索學會的塞思-肖斯塔克(Seth Shostak)風趣地說:“外星人是否能夠看到這些來自地球的信號主要取決于他們在望遠鏡上投資的經費多少。”
目前,科學家通常認為無線電非常適應于外星人通訊聯系,無線電波比可見光更少受宇宙灰塵影響,同時太空中電波背景區(qū)域較少。近代兩位無線電先驅顯示出星際間無線電通信的濃厚興趣,1901年,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宣稱,自己在科羅拉多州斯普林斯市的一個巨大信號發(fā)射塔接收到一個奇怪的信號,很可能來自于火星。19年之后,古利莫-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告訴通訊記者他探測到可能來自外太空的無線電噴射,然而,馬可尼的這項發(fā)現轉換到無線電基礎的對外星智能探索儀器上卻未有任何直接性發(fā)現。
在上世紀20年代后期,包括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內的許多科學家仍認為可視性通訊更加可行,其原因是無線電發(fā)射機由于對遙遠的星體聚焦無線電波束。
現在科學家逐漸確信火星上并不能支持生命存在,因此存在外星生命的星體可能距離非常遙遠。肖斯塔克解釋稱,看來接收來自其他恒星系統的信息是很難實現的,因此人們慢慢地學會了“忘記這件事情”。
直到1959年,無線電波基礎的對外星智能探索儀器才開始正式運行,同年,古利莫-馬可尼(Giuseppe Cocconi)和菲利普-莫里森(Philip Morrison)表示,雷達射線發(fā)射器已足夠強大,所發(fā)送的電波信號可能在太空中存在許多年時間。肖斯塔克說:“如果我們這樣做,外星人也可能做人類相同的事情。”在之后的時間里,弗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進行了“奧茲瑪計劃”,這是第一次尋找地外智能生命信號的無線電太空勘測。
1974年,也就是德國數學家卡爾-弗里德里克-高斯第一次向外星體呈現陽光條幅的150年之后,德雷克使用阿雷西波無線電波望遠鏡(Arecibo radio telescope)發(fā)送了第一個真實的SETI信號,目前科學家們仍期待著外星人的回應。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