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照片證明黑洞存在,揭開神秘物體的廬山真面目
來源:網絡 2009-06-26 15:37:46

美國一個研究小組日前表示,他們有望在未來幾個月公布一組證明黑洞存在的照片,首次揭開這個神秘物體的廬山真面目。
對廣義相對論最嚴格檢驗
銀河系中心有一片陰影,科學家一直認為,我們看到的陰影其實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留下的。在那里,引力規(guī)則是至高無上的,周圍的光線被吞噬,將空間結構拉伸到拐點。黑洞也許是最大膽的科學預測,縱然我們可以繪制出理論上的黑洞圖片,找到許多看似黑洞的天體的證據,但迄今從來沒有人真正看見過黑洞。
這一切或許會在幾個月內改變。天文學家正在整合地球上多臺微波望遠鏡資源,將其變成迄今最精確的天文觀測儀器。他們會將這只“大眼”轉向銀河系中心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所在位置,即代號為“人馬座A星”(Sag A)的黑洞。即便目前尚未建成,但這個“微波巨眼”已拍攝到一張人馬座A星的迷人靚照。
去年9月,一個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赫斯塔克天文臺(Haystack Observatory)天文學家舍普·多爾曼(Shep Doeleman)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發(fā)表了多篇論文,足以證明人馬座A星黑洞的存在。
多爾曼及其團隊希望我們不久能看到人馬座A星黑洞的黑色輪廓。接著,他們希望看到墜向黑洞的物質,勾畫出黑洞遭扭曲的時空畫面。通過這些數據,科學家將得到黑洞形成和發(fā)展過程的信息。這些觀測數據還會是迄今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最嚴格檢驗。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黑洞的存在。如果廣義相對論是錯誤的,多爾曼的團隊可能根本看不到黑洞,而是更加奇怪的東西。
質量相當于450萬個太陽
我們確信無疑的一點是,一個龐大的神秘天體隱藏于銀河系中心——因為它強大的引力影響著附近恒星和氣體的運動。這一神秘天體的質量是太陽的450萬倍,涌進了一個大小相當于內太陽系的區(qū)域。讓物質以如此緊密聚在一起的辦法十分罕見。一大群中子星或小質量黑洞均高度不穩(wěn)定。所以,科學家認為最好的解釋就是超大質量黑洞。
超大質量黑洞被認為處于多數大星系的中心。在一些所謂的活動星系,大量氣體被卷入黑洞,在黑洞周圍形成一圈熾熱物質,常常令周圍數十億顆恒星變得黯然失色。我們的銀河系顯然就沒有黑洞那么好運氣,只能依靠附近恒星噴射的一層稀薄的氣體存活。隨著氣體向黑洞方向運轉,它會加熱并照亮黑洞,盡管看上去遠比活動星系內的圓盤狀物體昏暗。此時,從無線電到X光線,各類電磁輻射物噴射而出,場面蔚為壯觀。
當然,黑洞自身確實不會發(fā)光,但它可以吞噬光。這是我們希望可以看到的結果:黑洞周圍氣體發(fā)出的光被吞噬,這樣一來,在熾熱的發(fā)光氣體的背景下,黑洞就成了一個陰影或輪廓?吹竭@片陰影絕非易事。它沒有輪廓鮮明的邊緣,因為我們依舊會在黑洞前面看到光和氣體釋放的其他放射物。另外,陰影范圍十分小。
按照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解釋,一個質量相當于450萬個太陽的超大質量黑洞的直徑應該為2700萬公里,即便其引力會讓附近光線彎曲,看上去是真正大小的兩倍,但這個黑洞看上去仍舊非常小。從地球上看去,這可能覆蓋大約50微角秒(micro-arcsecond)的角度——這好比一個出現在月球上的足球,或是整條手臂上的一個細菌。
初期研究結果令人失望
普通望遠鏡根本看不到這種小黑點。于是,多爾曼正通過一種成熟的技術“甚長基線干涉測量法”(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探尋這種可能性。通過將全球各地天線的觀測數據結合起來,天文學家可以有效重建大型天線看到的物體——即便像地球一樣大的物體。由于小天線很少搜集光,VLBI望遠鏡生成的圖像可能并不理想,但它卻可以揭示更多的細節(jié)。
以前VLBI望遠鏡對銀河系中心的觀測距離太遙遠,根本看不清楚黑洞的陰影。最初,我們將穿透銀河系最擁擠的區(qū)域,在那里,大量氣體驅散無線電波。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艾維·羅布(Avi Loeb)說:“看上去就像是濃密的大霧令街燈的照片顯得很模糊。”更糟糕的是,黑洞周圍的氣體對大多數波長來說都是不透明的,這猶如給陰影上蒙上了一層紗。
圖像的清晰度基本上取決于觀測到的輻射物的波長,波越長并沒有讓我們獲得更晰的照片,相反更模糊。幸運的是,如果望遠鏡可以在波長為1毫米左右的情況下工作,那么上述問題全都迎刃而解。這種短波輻射可以穿透星際薄霧和氣體內的面紗。另外,從理論上講,如果一臺望遠鏡的天線分布于數千公里的范圍內,其清晰度足以看到黑洞陰影。事實上,天線之間間隔越大,清晰度越好。
多爾曼的團隊在對VLBI望遠鏡進行改進后,令其可以在1.3毫米超短波范圍內工作。2007年4月,他們利用架設在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和夏威夷州三地山頂的望遠鏡眺望太空,但觀測結果卻令人失望。盡管它們捕捉到人馬座A星中心區(qū)域的輻射信號,但卻沒有掌握獲取有關這個黑洞清晰照片的足夠信息。
揭開神秘陰影廬山真面目
多爾曼說:“我們具有匹配這一數據的兩種模型。”在第一個模型,人馬座A星看上去就像是一個中心有個大洞的炸面圈,這或許是個超大質量的黑洞。不幸的是,他們的觀測數據還顯示一團白色的噴射物質,并無明顯的黑洞陰影。即便如此,這些早期觀測數據也是人馬座A星確屬于黑洞的強烈跡象。據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天文學家艾弗里·布羅德里克(Avery Broderick)介紹,研究結果表明它幾乎肯定具有“事件穹界”,即黑洞的重要特征。
事件穹界是事實上并不存在的邊界,在這一邊界內,任何物質都逃不脫黑洞引力的控制。穿越這一范圍的物質會慢慢被吞噬,連輻射物都不會釋放。有些理論則認為,那其實不是黑洞,而是稱為玻色星體(boson star)的、由大量重量很輕的顆粒構成的球體,它們可能具有物理表面而非邊界。這些表面可能會被落在上面的氣體加熱。
布羅德里克同哈佛大學的羅布和拉梅什·納拉亞(Ramesh Narayan)一道,分析了多爾曼的研究結果,認為如果人馬座A星具有一個表面,那么這個表面可能熱得會發(fā)光,不斷釋放紅外光。事實上,天文學家尚未觀測到這種發(fā)光現象。他們總結認為,事件穹界給人馬座A星蒙上了一層外衣,讓我們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東西。
這一結論可能還存在諸多漏洞,所以,真正看到黑洞本身當然更好。今年4月,多爾曼重返夏威夷,為增長望遠鏡的敏感度,他決定嘗試利用莫納克亞山頂上的三臺望遠鏡而不是以前的一臺。他在4月3日的一次會議上表示:“我認為,我們今晚已向大家證明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經過幾個月的處理,最新觀測數據應該最終會揭開銀河系中心神秘陰影的廬山真面目。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