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6 19:56:53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教材簡析】
《清平樂 村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nóng)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的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fā)了作者喜愛農(nóng)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詞分為上、下兩闋,整首詞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nóng)村風景畫。上闋以素描之法,勾畫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西上饒地區(qū)農(nóng)村的特色,以景物襯托出人物生活寧靜、恬適的氛圍。畫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媼“醉里吳音相媚好”,足見其生活的美滿,精神的愉快。下闋從遠到近勾畫出三個兒子的動作。詞人尤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tài)。整個畫面恰似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4、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重點、難點】
1、通過語言文字,感悟田園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寫下來。
【設計理念】
按照新課標的精神,強化學生的語文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本設計采用多種的教學形式,創(chuàng)設多彩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造出靈動而有生趣的課堂,讓學生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讓詩意在課堂飛揚。
【設計思路】
以“讀”、“悟”、“演”、“說”等教學活動來感悟如畫般的詞《清平樂·村居》,激起興趣,讓畫面立體起來;展開對話,讓文本走進學生的心田;產(chǎn)生共鳴,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里;營造出多彩的課堂,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堅持“以讀代講,以疑促思”的教學思路,在指導學生品味詞句中,真正地關注課堂的生成教學,放飛學生思維。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了解作者
1、板書課題:《清平樂 村居》(齊讀)
2、解題和介紹作者:
“清平樂”是詞牌名,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后來才用做詞牌。“村居”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nóng)村人家”。
辛棄疾:著名愛國詞人。
3、多媒體展示寧靜、閑適的鄉(xiāng)村風景圖。提問:一眼看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你們的描述已經(jīng)讓我陶醉。大詞人的筆下,又會給我們展示出一幅怎樣的風景圖畫呢?打開書本,走進詞人所營造的田園世界吧!
。ㄔu析:在教學中挖掘彌漫在古詩詞中濃郁的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感。注重情景的創(chuàng)設,培植審美心境。)
1、布置初讀任務。
(1)、讀準字音,自學生字詞。
。2)、能較好地讀通課文,初步做到有情感。
。3)、課文描繪的是怎樣的景象?
2、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
。1)、指讀生字詞,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2)、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詞的理解。
三、再讀課文,體會意境
1、多媒體出示:
這就是作者筆下的村居風景。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合插圖,說說你已經(jīng)讀懂了哪些字、詞、句的意思了呢?
2、生自學思考批注、小組合作學習匯報、指名交流。
交流中學生理解 “村居”、“茅檐低小”、“翁媼”、“溪上青青草”的意思。
。ㄔu析:學生說出畫面,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又介紹了這首詞的意思,一舉兩得。)
同學們自己都快讀懂這首詞了。還有不明白的嗎?
3、學生自主提問,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問整理出如下問題:
。1)、為什么說“小兒”是個“無賴”呢?
。2)、除了圖畫上描繪的,四周環(huán)境、人們的生活場景,誰能有序有情地描述一下呢?
。ㄔu析:把握整體意境,體會詩詞的情境美 對古詩詞的學習不能停留在對詞句的理解上,還應該引導學生在懂得詞句意思的基礎上,把握詩詞的整體意境,進而總體品味其中蘊含的感情,揭示的道理,從而得到熏陶,獲得教益。)
4、討論交流上述問題
(1)、交流對“無賴”一詞的理解。
。2)、師:多么寧靜優(yōu)美的村寨,多么悠閑自得的田園生活。⊥瑢W們,讓我們就隨著作者的描述,一起走進這如詩如畫、清新恬靜的鄉(xiāng)村生活畫卷中,說出你對這首詞的理解。
學生自由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板書:翁媼圖、三兒圖
多么令人向往的鄉(xiāng)村世界。《嗝礃闼氐囊患已!
四、情境表演,體驗情感
1、師:多美的意境!這寧靜悠閑的生活的確讓人向往。愿不愿意當當老公公、老婆婆,體會一下真正的田園生活?想象一下,帶著酒意操著吳語的老夫婦會親熱地聊些什么呢?來到鄉(xiāng)村,你想做些什么?說寫什么?
同桌自由選擇角色表演:扮演老夫婦,從眼前三個兒子,神聊至當年情景。
。ㄔu析:由于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儲備,把學生帶入了生活場景之中去想象一個個生動的畫面,所以在學習這首詞時,學生始終處于鄉(xiāng)村生活的情景之中,勾起了他們對詞中生活的無限向往,表達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樸實。)
2、指名表演
師:表演之中,你充分感受到了什么?
這種生活真愜意舒適,作者對這與世無爭的生活一定也是很向往喜愛的。
……
3、師小結:同學們已充分感悟到了作者在詞中所寄寓的濃濃的情與淡泊名利的生活志趣了,真了不起!
五、體悟意蘊,感受畫面
1、詩人用樸實、清新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農(nóng)村秀麗的景色,把農(nóng)村那舒適安寧的生活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同學們,讓我們再次拿起書本,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詞文中去讀一讀,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2、請結合老師這里的句式,發(fā)揮你們的想象:讀著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聽到)__________。(生說)所有的景物匯成了詞中的一個字,是哪個?(醉!)讀!真應了那句話,“沉醉不知歸路”。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這畫中,再齊讀,F(xiàn)在你覺得“醉”還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呢?
是啊,究竟是誰陶醉了呢?為什么而陶醉呢?請同學們自己把這首詞讀一讀。(交流)
醉的僅僅是老兩口嗎?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們讀書的時候,是誰在陶醉? 學生暢所欲言。
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配樂)真好!來,讓我們再一次把這首詞讀一讀,能背的背,把我們的對這和美鄉(xiāng)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讀出來!
。ㄔu析:一句提醒“陶醉的僅僅是老兩口嗎”,把學生的思維激活了。在結合當時的背景介紹,查閱了詩人的資料后,孩子們知道陶醉的不僅僅是老兩口,還有詩人,明白了他寫詞的目的,懂得了為何稱他為愛國詩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這時,“為什么醉”已顯而易見,學生學習探究過程中高漲的熱情已化為動態(tài)的生成。 美麗的生成離不開教師的預設。這樣的提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他們尋求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品味“醉”字,教師順水推舟,這樣在“預設”中關注“生成”,在“生成”中結合“預設”,辯證統(tǒng)一地進行教學,使詩句“醉里吳音相媚好”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得以充分地展現(xiàn)。沒有預設的課堂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課堂。充分的預設能為生成提供寬廣的平臺與深厚的知識背景,即時的生成能為預設增添靈動的色彩和跳躍的節(jié)奏。教學需要預設,教學的生命力與真正價值在于預設下的生成教學。這是真正的課堂生成的生命活力和教學的終極目標所在。語文課堂呼喚預設下的生成,讓我們?yōu)樯傻恼n堂喝彩。)
結束語:一首詞,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
六、布置作業(yè),鞏固延伸
1、背誦這首詞。
2、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改寫《清平樂村居》
午后,我懷著悠閑的心情慢慢地散步,無意間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后面有一棵棵蒼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出鄉(xiāng)村恬靜的氣息。茅屋旁有一條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里的游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陽光的照耀下,河面顯得波光粼粼。一陣微風吹過,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漣漪。溪面上有幾朵美麗動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開;有的含苞待放;還有的似放似沒放。白里透粉,
粉里透紅,像一位位面帶輕紗的羞澀少女。小溪旁有一叢叢青翠欲滴的小草,長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襯托下,更顯得碧清可愛。
茅屋前有一對白發(fā)蒼蒼的老夫妻,他們剛剛喝了一些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略帶醉意,靠在一起,用吳地的方言一起親熱的交談,旁邊的二兒子還不時插上幾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豆地里辛勤地鋤草,干得多么賣力呀!而二兒子也并沒有閑著,正在用竹草細心地編織著雞籠,十分專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兒子呢,干不了什么事,只能趴在小溪邊一邊調皮地逗著游魚,一邊剝著蓮蓬吃,搖著小腳的樣子真令人喜愛!
多么幸福的家庭!我深深地陶醉了,呆呆地站在哪兒,久久不愿離去…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