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9 12:56:04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環(huán)境 閱讀 閱讀材料
一、教材分析
《金蟬脫殼》一課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第二組的最后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極其生動地介紹了金蟬脫殼的過程,展示了那奇特動人的情景,啟發(fā)人們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抓住事物特點作具體生動的表達。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寫叔叔們的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決心要揭開金蟬脫殼的秘密。
第二部分是第三至六自然段,寫金蟬脫殼的過程很奇特動人。整個過程分為脫殼前(第三自然段)、脫殼中(第四自然段)、脫殼后(第五自然段)。脫殼前是蟬蟲自己爬上樹,找一個樹皮裂口處,停著不動準備脫殼。脫殼時,蟬蟲身體各部位分先后出來,順序是背—頭—腳—尾,整個動作配合得自然協(xié)調。脫殼后變化最大的是翅膀與顏色。
第三段是第七自然段,寫蟬兒趴在樹上,準備開始它的歌唱生涯。
本課記敘脈絡清楚,金蟬脫殼的過程寫得非常細致、生動,適合引導學生閱讀想象,同時又易于學生遷移運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一方面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在初讀感知課文后,以一個中心問題:“你認為金蟬脫殼的過程中,哪種情景最‘奇特動人’?”組織本課教學,突出課文重點;另一方面積極開發(fā)校本資源,抓住身邊同學細致觀察、生動描寫的個例,做成視頻短篇,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將課本資源與校本資源相結合,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學生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
2、通過品讀課文、欣賞同伴習作,了解觀察事物要善于抓住時機,要按一定的順序細致觀察,表達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生動形象。
3、利用交互白板,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三)情感與態(tài)度
1、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激發(fā)樂于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2、在交互白板提供的全新課堂環(huán)境中,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爭當學習小主人的興趣。
。ㄋ模┙虒W重點和難點
在交互白板環(huán)境中,通過品讀課文、欣賞同伴習作,了解觀察事物要善于抓住時機,要按一定的順序細致觀察,表達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生動形象。
三、教學準備
1、教師
利用交互白板,提供《金蟬脫殼》電子教材。
2、學生
熟悉電子白板感應筆的使用,能利用感應筆正確操作電子白板,會使用照相機、放大鏡等一些白板自帶的小工具。
四、教學策略
1、創(chuàng)設情境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lián)系的。我們在教學時要尊重學生的元認知,同時又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課文學習的情境。學習本課時,先讓學生聽一聽、猜一猜,以知了的聲音導入新課的學習,同時讓學生談一談已有的對蟬的認識,并提供金蟬脫殼的全過程動畫,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直觀的形象,從而使學生在品味、積累課文語言時能迅速同化達到意義建構。
2、整合資源
本課的學習,我們?yōu)閷W生提供的信息資源要能夠幫助學生了解鮮為人知的金蟬脫殼的過程,并能結合課文的語言文字感悟作者觀察的有序細致和描寫的生動形象。因此,電子教材中“背景資料”“多媒體資料”、“拓展閱讀”欄目側重于讓學生更多地了解金蟬脫殼的過程,“教學建議”、生字詞的隨文鏈接側重于學習方法的指導,“作業(yè)”練習讓學習情況能及時得到檢測和反饋。‘‘重點段落”賞讀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讓學生能在白板互動環(huán)境下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提高了語文學習的附加值。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既是本課開展學習的手段,又是學習過程中的目的,促使學生能夠迅速閱讀屏幕提供的圖文材料,對電子教材提供的網絡資源加以篩選和合理運用,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3. 設計活動
根據自主學習的三個要素(主動、外化、反饋),我在組織學習時運用白板互動環(huán)境,提供生字詞的隨文鏈接、練習背誦的不同記憶方法、更多金蟬脫殼的圖文資料,讓學生自主選擇運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并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從而將知識“外化”,如讀文、說話等,在此過程中又用明確的目標要求讓學生能實現(xiàn)自我反饋。有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做到怎樣的程度,而網絡提供的信息,又告訴他們可以怎樣做。這樣,學生自己內部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不管是讀文、復述重點段落、圈圈畫畫中理解課文,還是課后的學寫觀察日記,學生始終都是在自主建構。
4. 創(chuàng)設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
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習中的協(xié)作活動有利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同時增強學生個體之間的溝通能力以及對學生個體之間差異的包容能力。電子白板帶來的強大互動功能,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這樣,學生就可以將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探索、發(fā)現(xiàn)的信息和學習材料與其它成員共享。
5、開發(fā)校本資源
農村孩子與一些常見昆蟲、小動物經常能有零距離接觸的機會,本課以身邊同學善于抓住時機進行細致觀察、生動描寫的個例,分別以電子小報、習作選、視頻短篇等形式,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將課本資源與校本資源相結合,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開發(fā)的校本資源又成為本篇課文的一個有力補充,將及時觀察、細致觀察、抓住特點、準確表達的方法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之中,激發(fā)他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五、課堂教學過程
詳見附表
六、課堂教學體會
本課是基于我校參與開發(fā)的蘇教版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的網絡環(huán)境,以交互白板為平臺開展教學的。由于交互白板的應用,教師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去,使教師由以往電腦的操縱者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同時,學生走上講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1、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設計
在交互白板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能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這時白板不僅僅屬于教師,更重要的是它也屬于學生了。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自己用感應筆到白板上圈圈點點,寫寫畫畫,根據需要選擇其中的圖片,等等。
在這樣的課堂中,媒體功能的發(fā)揮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教學策略的應用,而教學策略也隨著媒體功能的豐富而擁有了更多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在學習本課時,用校園局域網為學生提供蘇教版小學語文電子教材,包括課文、學習小助手、重點段落、多媒體資料、拓展閱讀、親親自然、作業(yè)等欄目,一些重點生字詞隨文建立超鏈接,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有效的資源。如當初讀課文遇到“殼”的字音難以判斷問題,則可以點擊這個字的鏈接,得到這個字在本課中的發(fā)音規(guī)則;當學生需要充分交流時,則可以用感應筆選擇自己需要交流的內容,在白板上圈點批注,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當學生學習需要一定提升時,則可以選用學習小助手中的相關材料,為自己的學習提供幫助;同時,作業(yè)中的習題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到及時反饋。
2、教師回到學生集體中
教師可以在白板上熟練操作,這使教師離開了計算機操作臺,又可以面向學生站在白板前了,這個變化使教師從遠離集體又回到學生集體當中。
我們知道,在常規(guī)多媒體環(huán)境中,每當教師在計算機操作臺演示課件時,教師在講臺的走動和時間的延遲,很容易對一些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學生造成冗余信息傳遞而破壞他對知識內容的關注和理解。這點尤其應避免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由于學生對白板關注的增多(以前是黑板,但是其信息容量小,形式單一,且有污染),加強了集體共同參與的學習過程,教師也變成整個學習集體中的一員,不再是遠離學生的躲在設備后的軟件或設備的操作者,學生在無意識中達成了更多的與老師和同學的情感上的交流溝通,學習興趣也隨之提高。
本課教學中,豐富的網絡資源、白板的強大交互功能不僅為學生學習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也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如開頭導入新課學習時,教師可以一邊面向學生與學生親切談話,一邊在電子白板上點播相關的錄音、錄像資源,很快地與學生一起進入課堂學習的氛圍。再如,當學生對重點段落充分交流之后,教師可適時播放重點段落朗讀和動畫,幫助學生對課文建立整體認識。又如,教師可以用電子教材開放的后臺管理自己重組資源,把學生身邊的事例融入課堂學習之中,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有興趣。
3、數字資源建設簡單化,操作便捷化
作為一線教師來說,數字資源建設的過程越簡單,則平時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的機率就越高。電子白板使教師在教學中連最簡單的PPT演示文稿都不必制作,更別提工程浩大的專題網站或多媒體課件了。電子白板與各類軟件的兼容性,使教師和學生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方便地使用相關素材,及時書寫重點難點。本課學習是基于蘇教版電子教材的數字資源,這是區(qū)電教中心為我們廣大一線教師提供的開放式網站,網站內容從實際教學需求出發(fā),來自于一線教師的開發(fā)與建設,又在一線課堂教學中廣泛運用。如果在課堂學習中生成的問題在電子教材中找不到相應資源,則可以直接在英特網上查找,電子白板對于預設資源與非預設資源同樣平等,而且教師也不用到電腦前低頭查找,只要直接用感應筆在白板上操作,使得教師始終與學生同處,關注學生。
4、課堂教學過程的記錄和保存
交互白板可以記錄下白板上發(fā)生的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的所有細節(jié)。而白板軟件提供了一個脫離白板環(huán)境可以閱讀白板特殊文件格式的小程序,這一功能可以使學生隨時復習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還有不理解的地方,還有未解決的問題,可以課后再次重現(xiàn)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因材施教。
如在本課學習中進行課堂小結時,教師可以在窗口模式下直接調用課堂學習中關鍵的幾個頁面進行總結,既生動形象,又節(jié)省了教師大量書寫板書的時間。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黑板就是教師與教學內容交互的界面,就是學生與學習內容交互的界面,此時黑板就是一個交互平臺,現(xiàn)在白板替代了黑板成為課堂教學的新交互平臺。我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充分發(fā)掘這個新交互平臺中蘊涵的教學策略,使這一技術真正融入到日常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突破。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