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30 21:13:51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一、教學設計說明
通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古詩教學,首先要打破傳統(tǒng)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要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課前、課中、課后)。在兩首詩的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詩相對而言易于理解,部分學生在學前就有接觸。就本課而言,有學習第一首詩的基礎,所以應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深入詩文的意境,讓學生對古詩詞有升華理解和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在課堂上,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兩首古詩,如說一說、讀一讀、畫一畫。這樣,從學生學習的需求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fā)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的興趣,令學生利用各種方式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更為學生品味詩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創(chuàng)造架起了一座橋。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不僅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對某些難點會形成不同意見,產(chǎn)生分岐的理解。他們是辯論會的辯手,討論會的論者,教師則是辯論會的主席,既要鼓勵學生的獨立見解,又要在重點、難點之處,適時點撥指導,恰當?shù)厥崂韱栴},使學生在從辯到悟的過程中獲得提高。如,第二首詩中“含”的意思在全詩中至關重要,對學生來講,在帶入句中理解時又堪稱難點。在教學中,對“含”字的理解要走幾個回合。“含”的本意是包含,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義,教師要幫助學在字的本義與詩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對“含”的認識。根據(jù)圖畫想一想詩人的位置,想一想詩人憑窗眺望的情境,從而升華對“含”的認識。
就古詩學習而言,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如在第一首詩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讀,大體可分五步:第一,自讀自學詩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師配樂范讀,學生感知瀑布的氣勢;第三,學生邊理解邊想象邊朗讀,依據(jù)詩句在頭腦中形成畫面,讀出氣勢;第四,欣賞有關廬山瀑布景象的錄像片,詩畫結合,引導學生融入意境;第五,結合圖像及理解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chuàng)造性的朗誦。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還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李白、杜甫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后,收集兩位詩人的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fā)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教學實錄與評析
師:同學們已經(jīng)學過不少古詩,現(xiàn)在,請你們自由背誦你最喜歡的那一首。
。▽W生紛紛自由背誦)
[以舊引新,激發(fā)興趣。]
師:誰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無聲惜細流......”
師:你能告訴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嗎
生:《小池》。
師:背得不錯。誰能比他的聲音更宏亮
生:“春種一粒粟......”
師: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沉思)
師:誰來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風》。
師:對,背詩還要記住詩名。還有誰想背
生:我背《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
師:剛才聽了幾個同學的背誦,她的聲音是最洪亮的。
。▽W生舉手踴躍,又一位同學背誦。)
師:不錯。今天我們還能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這兩位詩人有了哪些了解
。圩⒁饬苏n內外結合,教師的著眼點不僅僅是學會這兩首古詩!
生:杜甫被人們稱為“詩圣”。
師:李白呢
生:李白被稱為“詩仙”。
師:人們對他們的詩篇喜愛之極,所以給他們這樣的稱號。還知道別的嗎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歲死的......(眾人笑)
師:應該說病逝。
生:李白是61歲病逝的。
師:雖然只活了六十多歲,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還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寫了九百多首詩。
師: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嗎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師:他一生是在窮困和戰(zhàn)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見的。這一次,李白暢游廬山,寫下了《望廬山瀑布》。(同時板書)
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瀑布》一課,在葉圣陶先生的筆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寫廬山瀑布的呢請同學拿出自學提綱。(打出投影片)誰來讀一讀
(生讀自學提綱。自學提綱:1.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聯(lián)系詩句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生”“遙”“川”“疑”等,并說說詩句的意思。3.記下不懂的問題。)
師:打開書,翻到51頁。按照自學提綱一步一步地學,學完一道題再學一道題。
。▽W生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W生又讀,有了進步,群體練讀。)
。ü_課上再次給讀得不夠的學生以時間,讓其練讀,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教風樸實。)
師:就這樣邊說邊讀,還有讀懂的內容嗎
生:我把整首詩都讀懂了。
師:可以說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說瀑布從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飛快地流下來,是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的。
師:他有一個詞理解得非常準確,知道是哪個詞嗎
[啟發(fā)學生注意聽,及時發(fā)現(xiàn)同伴的長處。同時,不追求統(tǒng)一的答案,注重詞匯的積累和運用。]
生:......“飛”,他說的是飛快的意思。
師:不錯,對剛才那位同學的解釋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張。
師:那你想怎么說
生:瀑布飛快地流下來,大約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銀河從天的最高處落了下來。
師:他也有一個詞補充得好......
生:“好像”!
師:對。就是這個“疑”字,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師:都可以。這瀑布就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多么壯觀!自己讀一讀這兩句,想象一下瀑布奔騰而下的氣勢。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范讀,學生再次練讀。)
師:誰再試試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讀得好!再現(xiàn)了瀑布宏偉的氣勢。齊讀這兩句。
師:不錯,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何等壯觀。這里,詩人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書:疑)
生:不是真有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而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所以用上了個“疑”字。
師:對,這不禁使我們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詩,《靜夜思》中,好像也有這樣的筆墨。“床前明月光......”
。毓识。這里不但扎實地解決了“疑”字,而且通過運用,使學生感悟到李白詩詞的風格,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師:這神話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詩詞特有的風格。想象這景象,自己帶著感情讀一讀這首詩。
(學生自己有感情地讀)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生:為什么這里說“疑是銀河落九天”,而不說“像是銀河落九天”
師:誰幫他解決
生:因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師:(轉向提問的學生)你比較一下,同一個意思,用哪個字好呢可以讀一讀,體會一下詩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為什么“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圻@兩個問題提得多好!質疑環(huán)節(jié)得到落實。值得稱贊的是,對學生的提問,老師發(fā)動全班同學思考,解答,不包辦代替。]
師: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家怎么想(板書:生)
生:因為這里還有產(chǎn)生的意思,所以用學生的“生”。
師:對,可以綜合著理解,先產(chǎn)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嗎
。▽W生會意點頭)
師:隨著大家的想象,我們眼前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景象,千丈青山襯著一道銀白的瀑布,這瀑布飛騰奔涌,傾瀉直下。這么壯觀的景象只有遠望才能一覽無余。那么該怎樣讀這首詩呢請你們想象這景象,自己放開聲音讀一讀。
。▽W生自由練談,指名讀。)
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這景象
生:(齊喊)想!
。ǚ配浵,同時點出畫面中的“生紫煙”、“掛前川”。)
師:現(xiàn)在,你們面前就是廬山瀑布,你們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再次練讀)
師:做詩人還可以自然些,你們可以加上適當?shù)膭幼鱽硪髡b,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W生有表情帶動作地練讀統(tǒng)背,后集體背誦。)
師:通過讀詩,我們看到了一很壯美的圖畫。那么《絕句》又會把我們帶入到怎樣的情景中呢你們自己讀幾遍第二首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學生自由練讀)
師: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比如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這一環(huán)節(jié)徹底放開了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受到他們的歡迎。]
。▽W生選擇各自喜愛的方式自學《絕句》,老師巡視指導。)
師:畫畫的同學可以繼續(xù)畫,選用其他方式的同學能先匯報一下嗎
生:我用說的方式。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誰能幫忙
生:應該說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轉向前-學生)可以這么說嗎
生:可以。
師:請你繼續(xù)。
生:門口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只。
師:不錯。其他同學想一想,如果把“含”字的意思加進去,可以怎么說
生:在翠綠的柳樹上,有兩只黃鵬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師:描述得非常生動。
生:一行白鷺悠閑地飛上了蔚藍的天空。從窗口望去,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只。
師:(贊許地點頭)理解得好。誰知道“含”的本義是什么
生:(搶著答)包含!
師:剛才這個同學的描述好在哪兒
。ò言u價的權利交給學生,同時加深了理解。)
生:他說得自然生動,不死板。
師:對,這樣解釋就把詩的意境描述出來了。還有用其他方式匯報的嗎
生:我用讀的方式......
師:畫畫的同學停下筆來,我們一塊兒來欣賞。
生:(大聲)“兩個黃鸝鳴翠柳......”
師:兩只小鳥歡叫跳躍,這句詩該怎么讀呢你們試一試。
。▽W生自由練讀)
師:誰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讀)
師:對前兩句,有沒有不同的讀法
生:(輕快地)“兩個黃鶴......”
師:(贊許地)好!連詩人愉快的心情都讀出來了。大家再試一試。(學生再次自由練讀)
師:這景象在同學的筆下也已經(jīng)畫了出來。誰來展示
。▽嵨锿队罢故疽粚W生的簡筆畫)
。圻@幾個回合中,老師的激勵語言很精彩,學生學得很開心。]
師:請你用詩句描繪一下你的畫。
生:(指著畫上的景物)這是“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
師:那詩人在哪兒呢(眾人笑)
生:(沉思片刻)詩人應該在房子里。
師:干什么呢
生:在望著窗外的景象做詩。
師:(滿意地點頭)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師:如果我們給這幅畫添上顏色,可以加上哪些顏色呢
生:柳樹可以添上綠色。
師:什么樣的綠
生:翠綠。黃鶴可以加上黃色。
師:好,這樣的色彩才夠明快。再看詩句,還有沒有
生:天要畫成藍色,白鷺和積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黃色的。
生:房子是......
師:千萬種顏色都畫得出來,你們再看詩句,詩中有什么是畫不出來的呢(學生們沉思)
生:黃鸝的叫聲畫不出來!
師:對,這是聽不到的。繼續(xù)找。
生:“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白鷺飛時的動作畫不出來。
師:詩人不是畫家,但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畫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絢麗多彩的圖畫,這就是詩的想力。咱們來一次畫配詩,同學們可以用詩句來描繪這幅畫。
[總結得準確、適時。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啟發(fā)學生體味古詩的內涵和魅力,感受到語言的深蘊,這種審美教育對學生終生有益。]
生:(看著圖畫,練習背誦,紛紛舉手。)
師:不少同學想試一試,咱們一塊兒來背誦。全體起立,背誦時可以加上適當?shù)膭幼。(全班同學放聲背誦)
師:回去繼續(xù)背誦這兩首詩。李白流傳至今的詩大概有九百九十多首,杜甫流傳下來的大約有一千四百多首,除了學過的,同學們再找一兩首,下節(jié)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好嗎下課!
。圻@種作業(yè)改變了傳統(tǒng)的作業(yè)內容,使課內學到的知識延伸到了課外,擴大了信息量,培養(yǎng)了自學能力。]
總評:
張立軍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40分鐘學習了兩首古詩,容量大,方法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打破常現(xiàn),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jié)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tǒng)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后,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為了改變串講串問的教學結構,張老師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兩首古詩沒有平均地使用力量!锻麖]山瀑布》和《絕句》相比,第二首易學好懂。于是他把第一首詩作為教學重點,又抓住第一首詩中的后兩句為重難點來突破。因此,增大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容量,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
二、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1.自學時間充分。
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動手查查字典,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獲。自學提綱的設計,符合四年級的要求,同時滲透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潛移默化培養(yǎng)自學能力。
2.質疑環(huán)節(jié)落實。
在匯報了讀懂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而且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問題很有水平。如,“疑‘是”像“的意思,為什么這里不用”像“為什么”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張老師并不急于解答這些問題,而轉向全班學生:“誰幫他解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傳給了學生。
3.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第二首古詩。
基于《絕句》淺顯易學的特點,學習這首古詩時,張老師宣布:“對于這首古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這樣的安排徹底放開了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真正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體現(xiàn)出教為學服務的思想,課堂氣氛熱烈。
三、創(chuàng)設情景,以讀為本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張老師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范讀,投影打出的畫面,錄像片中真實的廬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開了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與此同時,張老師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并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師舍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重視了群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四、主導作用發(fā)揮得當
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xiàn)出對古詩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觀察點的巧妙解決:“我應該站在哪兒望著廬山瀑布來吟誦這首詩呢”當一學生沒有說準時,老師問:“誰還有不同的意見”當學生能聯(lián)系詩句說準觀察點后,老師仍引導到“再看一看題目,還有補充嗎”這些指導與點撥,及時、準確、到位。另外,激勵語言的運用,也體現(xiàn)出素質教育的思想,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少了老師個人風采的展示,多了切實為學生服務的應變。
五、加強了課內外的結合
課堂上啟發(fā)學生互相交流查閱資料的收獲,不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學生終生有益。特別是課后作業(yè)的布置:“除了學過的,同學們再找一兩首,下節(jié)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課內外的界限,擴大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這正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