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20 10:43:44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梳理敘事類文章的脈絡;
2.通過描寫,體會作者竊讀時的心情;
3.激勵學生珍愛讀書,奮發(fā)向上。
難點、重點:
1.通過學習記敘與描寫的語句,體會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解題并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1.“竊”字的含義:
。1)通過查字典,找出“竊”字的多個義項。
。2)結合課文內容,朗讀“竊”字在本文中的含義。
明確:在本文中應理解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竊笑”。
2.“竊讀”的含義:
(1)一般含義;
。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義。
明確:假裝逛書店,其實是要讀書店里的書而不買,趁店員不注意時暗中偷讀。
3.小結:對詞語的理解與把握不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還應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二、梳理文章的脈絡。
(一)分析文中詳寫的主要事例。
問:由題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憶自己小時候“竊讀”中發(fā)生的一些事,其中具體詳細地寫了兩件事。同學迅速瀏覽,要求:(1)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2)再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當時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確:(1)因“竊讀”而被趕出了書店。--孤獨無助
(2)得到店員的關心幫助,讀完了一本好書。--感動、感激
。ǘ⿲W習文中略寫的內容--“我”“竊讀”的方法。
問:這兩次詳細描寫的事例也告訴大家,“竊讀”也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要成功“竊讀”,還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簡略地記敘了一系列方法。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這些“竊讀”的方法。
明確:(1)發(fā)現(xiàn)“竊讀”這一好方法;
(2)到幾家書店讀完一本書;
。3)裝作其他顧客的家屬;
。4)以雨天避雨為借口留在書店;
(5)用花生米充饑;
。6)藏在書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ú灰笾瘘c答到)
小結:煞費苦心,想方設法去讀書。
三、深入理解作品內容。
1、講:不論是詳寫還是略寫,這些事讀起來都讓人感覺很生動,因為作者除了記敘這些事之外,還進行了細致的人物描寫。
提示: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描寫。
2、學生默讀課文,完成思考任務:
。1)劃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寫“我”“竊讀”的句子或段落;
。2)設身處地地體會其所反映的當時人物的心情,寫在書邊(假如我是主人公,我會有何種心情);
。3)依據(jù)作者當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讀你圈劃的內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學生回答過程中加以提示、引導;
。2)朗讀方式多樣化:學生個別朗讀;重點段落全班集體朗讀;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讀。
4、總結并分析人物形象。
問:請同學根據(jù)以上記敘與描寫,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明確:(要點)“我”是一個家庭貧困卻酷愛讀書的窮學生。
四、簡述“竊讀”的收獲。
小結:課文中雖然只是記錄了林海音在少年時期讀書的一小段經歷,但她對讀書的癡迷由此可見一斑。這也為她日后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拓展(古今中外愛讀書之例)
1、問:其實,還有很多人們愛讀書的事例。我相信,同學們也讀了不少書籍,你們還知道哪些愛讀書的人嗎?
。ㄌ崾荆豪缰袊某烧Z故事)
明確:可列舉匡衡“鑿壁偷光”等。
2、拓展材料
。1)引導學生回憶“讀書格言伴我成長”活動中所收集到的高爾基的讀書格言;
(2)分發(fā)材料;
。3)指導學生瀏覽材料及思考題,并布置分組討論任務。
3、總結:
這些古今中外的人們,他們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都十分惡劣,但他們仍熱愛讀書,并想盡辦法讀書。
4、聯(lián)系實際:
。1)請同學回憶自己是否也有“竊讀”的經歷;
。2)聯(lián)系課文、成語、材料,對比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談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板書設計:
竊讀記
“竊”林海音
“竊讀”
因竊讀被趕出書店--孤獨無助
詳寫兩件事
人物描寫得到幫助,讀完好書--感動、感激
略寫竊讀方法
----一個家境貧困卻酷愛讀書的窮學生
課后記
語文教學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讓學生對某一篇課文熟記在心,也不僅僅是記住某些知識在課文中出現(xiàn)過;而更重要的則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東西,也就是讓學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會發(fā)怵,都能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來理解和破解。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通過對“竊讀”一詞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詞語的方法;
2、學會梳理文章的脈絡;
3、了解并會區(qū)分詳寫和略寫;
4、了解運用描寫的方法使文章更為生動、更為豐滿;
5、讓學生學會與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提高理解能力;
6、讓學生學會進行知識遷移,舉一反三。
相信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得到的更多。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