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1 18:06:02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語文
生:“黃鸝”是什么意思?
生:黃鸝就是一種鳥呀!
師:(展示黃鸝圖片)現(xiàn)在我們來觀賞黃鸝鳥吧!
生:(好奇而饒有興趣地探身盯著看)
師:誰來介紹一下黃鸝鳥的樣子?
生:(爭先恐后的舉手)
生:羽毛金黃的!
生:它真漂亮!
生:好可愛呀!
師:想聽聽它的歌聲嗎?
生:(一齊激動地喊)想!
師:(播放黃鸝叫聲)聽,它的叫聲——
生:(齊)很好聽!
師:詩歌里的“黃鸝”指的是誰呢?請你看課文中的圖說一說。
生:小女孩!
師:小女孩怎么成“黃鸝鳥”了呢?
生:她在媽媽懷里唱歌。
生:她小時候學說話就像黃鸝唱歌一樣。
生:“野菊”是什么呀?
生:就是野菊花。
師:秋天到了,小河邊的野菊花開放了!請采到野菊花的小朋友把花拿出來讓大家觀賞觀賞。
生(從抽屜里拿出、興奮地舉起野菊花,眾生驚喜的擁過來看)
師:誰來說說它的樣子?
生:金黃的花瓣,綠綠的葉子。
生:真好看!
師:請聞一聞吧!
生:(深呼吸)好香!
生:清香!
生:小女孩怎么是野菊花了呢?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小姑娘身上的打扮,想想這個問題。
生:(沉思,忽有所悟)她穿著粉紅的衣裳,藍藍的褲子,頭上還戴著黃蝴蝶結,就像漂亮的野菊花。
生:她爸爸把她背到哪里就香到哪里!
生:我還不懂“曾”是什么意思。
師:請小朋友把第一小節(jié)多讀幾遍,想想“曾”是什么意思。
生:(各自朗讀,思索)“曾”就是以前。
生:就是說這個女孩小的時候像快樂的小黃鸝,美麗的野菊花。
師:我們小朋友在小的時候是不是也在媽媽懷里咿咿呀呀地學說話,幸福地趴在爸爸寬厚結實的背上呀?
生:(失聲、開心地笑)
師:小時侯,我們都被爸爸、媽媽寵著、愛著,多幸福呀!讓我們美美地讀第一小節(jié)吧!
生:(個個有聲有色地朗讀)
……
自評:
這是上學期我在常態(tài)下(教室后排沒有聽課老師)引導學生學習蘇教版小語第三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鄉(xiāng)下孩子》第一節(jié)時的實錄片斷。教學的成功——學生學習得主動、快樂、有情趣,讓我欣慰,不由得再想起課前所做的教學準備來!多l(xiāng)下孩子》屬于詩歌體裁。全詩反映了農村孩子游戲、勞動等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發(fā)了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真摯感人。從我們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來說,學習這首詩歌的主要難度是:語意上的省略和跳躍,詩歌第一節(jié)內容“曾是媽媽懷里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這兩句主語省略,暗語的修辭手法讓學生難認其本體,更難體會到“鄉(xiāng)下孩子”成長中的幸福感了。再則,雖說本班學生大都也是鄉(xiāng)下孩子,但從其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和他們生活、行動所涉及的范圍來看,他們是難以見到黃鸝這種鳥的,大多數(shù)學生即使看到了野菊也不知其為何物。針對實際學情,課前我和學生學生一起做了這樣的準備:在電腦的素材庫里找出“黃鸝”的圖片和它的鳴叫聲;布置學生野外采集的作業(yè):和家人一起采野菊花。這樣做,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準備了可用的解決方案。
課堂里,我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實際水平、情況和我課前的估預差不離,所以我順勢適時采用生生間問疑解答和教師適時點撥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根據(jù)學生質疑相機學習”的辦法,師隨生走,順“藤”摸“瓜”,隨機指點、扶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發(fā)展:欣賞老師提供的圖畫、同學采集的實物,聆聽聲音、聞聞氣味, 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的活動,激發(fā)了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認識事物的能力;教師的順勢啟發(fā)性提問,學生的深入質疑,都在學生圖文結合的學習、感悟中找到了答案,并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都有了發(fā)展;教師親切的啟發(fā)性話語把學生也帶回了他們自己幸福的幼兒時光,學生在失聲啞笑中走進了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在理解中生情,動情的朗讀既讓學生展示了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又讓他們受到優(yōu)美語言文字的熏陶。
教學實錄片斷二
……
師:讀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狼和小羊,誰先來到小溪邊?
生:(讀)
生(一部分):狼先來到小溪邊。
生(一部分):小羊先來到小溪邊。
師:(引讀第一自然段)狼來到——(小溪邊),看到——(小羊)在那兒——(喝水)。
師:現(xiàn)在你認為是誰先來到小溪邊?
生(絕大多數(shù)):小羊!
生(一個):(低聲地)是狼
。ù藭r課堂出現(xiàn)了空白)
師:(略帶遺憾地看了這位學生一眼)從課文內容知道,明明是小羊先來到小溪邊,而狼確硬說,小羊把它喝的水弄臟了。
……
自評:
以上是我上學期在為全校語文教師上展示課蘇教版小語第三冊第四單元課文《狼和小羊(第一課時)》引導學生總結課文蘊涵的道理時出現(xiàn)的尷尬一幕。直到這節(jié)課結束,我也沒有弄明白,學生為什么會“執(zhí)拗”地認為:是狼先來到小溪邊。帶著這個疑問教學第二課時,我的第一問就是向那個“執(zhí)拗”的學生提出的:“你為什么認為是狼先來到小溪邊的?”“因為我看到溪邊有一塊大石頭,是狼先躲到大石頭后面的……”學生的回答讓我既吃驚又恍有所悟:是呀,誰規(guī)定了學生只能按著課文語句得出唯一的答案呢?學生為什么不可以對教材文本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況且,這樣的理解還包含著學生對課文所蘊涵道理的深刻認識!
《全日制國家課程標準》實施已經(jīng)有一年多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我自認為是在不斷學習,盡我的努力把自己對新課程標精神的理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但是,從這堂展示課(《狼和小羊(第一課時)》)出現(xiàn)的“尷尬”,我認識到自己的教學理念還沒有完全徹底更新,在課堂教學的某些時刻,因為自己急求“教學進程的順利、按時”的心理。還是有意無意地讓學生扮演了為教師的教服務的角色,而置他們的學習需求于不顧。這樣的“尷尬”不僅僅只出現(xiàn)在我的課堂里,從平時聽課及老師們“學生真笨,讓他說東,偏說西”,“就是答不到點子上來”,“他的思維不跟著你轉”等頻頻抱怨中,不得不承認:“教學尷尬”還普遍存在于課堂教學。
感嘆教學的成功,反思教學的失敗,我更深刻認識到“教為學服務”思想的重要性,教師要把這一思想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去。不論是在何中情況下的教學,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總是應擺在第一位的,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必須正視真實的學情,想方設法為學生的學習需要、發(fā)展需要做些實事,在課堂中,真主導,讓學生真學習,得到真實的發(fā)展。為此,課前的教學準備,我們不應只為自己的“教“做打算,埋頭分析教材——這是什么?(尤其是在公開課的教學時),更多的是要為學生的“學”著想,多思考:可以是什么?還可以怎么樣?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走老路——就教材教教材;抱著陳舊的觀念——一切為了自己的教學順利,始終認為:課堂里,四平八穩(wěn)、不出“亂子”就行了。我們要跳出教材的框框,憑借教材,以教材為載體,為學生個性化的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實踐營造氛圍,提供機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語文課的學習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