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6 22:37:26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教材 六年級 教案
今天,著重思考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老師的普遍困惑,主要是從“教”的角度提出的,問題的起
因是教材的編排方式發(fā)生了改變。一個問題是家長的疑慮,主要是從“學”的角度提出的,涉及新
時代怎樣來讀傳統(tǒng)文學名著這一敏感話題。
我今年教六年級,發(fā)現(xiàn)“外國名篇名著之窗”單元中,《魯濱孫漂流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
用了“作品梗概+精彩片段”的呈現(xiàn)方式,這樣的“課文”我從來沒有看到過,究竟該怎么教呢?
——教師
“作品梗概+精彩片段”的呈現(xiàn)方式,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確實是前所未有的。也正因為與眾不同
,“作品梗概+精彩片段”該如何教學,成了難點所在,甚至對老師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有時,事情真是非常奇怪,“精彩片段”、“梗概”單獨出現(xiàn),在教學上我們并不感覺特別為難:
課文《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和《景陽岡》都是節(jié)選自古代長篇小說的精彩片段,我們有許多相
關的“長文短教”的經(jīng)典課例!恫荽杓贰毒瓣枌氛n后的資料袋中也都有對《三國演義》《
水滸傳》整本書的簡單介紹,我們也會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的資源在教學時非常自然自如地加以利用
。
那,為什么作品“梗概”和“精彩片段” 同時以正文的形式出現(xiàn)后,給老師帶來這么大的教學困惑
呢?
我想,是不是有這幾點原因。首先,以正文形式出現(xiàn)的“梗概”比“資料袋”“語文園地”中的名
著介紹,在主要內(nèi)容的提煉上更具有典范性,只是讓孩子通過“梗概”快速地了解整本書的故事大
致內(nèi)容,很多老師會覺得與其“正文”的地位不符,覺得是一種教學資源的浪費。其次,這個單元
出現(xiàn)的“精彩片段”和以前的“名著節(jié)選”還是略有區(qū)別,例如《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和《景
陽岡》等課文,故事本身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有的甚至與其他章節(jié)沒有太多的聯(lián)系,而且學生通過
各種渠道對故事全貌也已經(jīng)有基本的了解,因此這些課文雖然是節(jié)選實際已接近“單篇短章”。而
《魯濱孫漂流記》的“精彩片段”,顯然更長,并且“碎”,沒有前因后果,閱讀時如果沒有“梗
概”,理解上會出現(xiàn)情節(jié)空白以至無法連貫,是真正意義上的“片段”。特別是這個片段所運用的
語言,很多評論家認為是一種新的真正“小說”式的語言,中產(chǎn)階級在日常生活和經(jīng)營交易的語言
,這種文學語言平實樸素,不肆渲染,貫穿著“帳簿”精神。對于這樣在內(nèi)容和語言上都有陌生感
的正文,因缺乏經(jīng)驗的積累,教學的壓力就自然而然來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既然“梗概
”和“精彩片段”捆綁式出現(xiàn),那在教學時怎么做才能促進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呢?在促進關聯(lián)的過程
中如何讓學生掌握一點實用的閱讀技能呢?因為我們閱讀小說的過程,實際就是閱讀“梗概”和許
多個“片段”的過程。
問題出來以后,我們就要梳理并想辦法解決。怎么梳理呢?我認為,先確定主要的教學目標然
后解決相對比較具體的教學難題,更合理一些。那么,這個類型的課文,主要的教學目標應該是什
么呢?從有計劃、有步驟的課外讀物推薦,到了解名著與學習課文相結(jié)合,再到將簡介整部作品和
閱讀精彩片段相結(jié)合,教科書不斷加強對讀“整本的書”的引領力度,從教材編撰的變化來看,這
個類型的課文,主要的教學目標應該是激發(fā)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也就是借助于“梗概”與“精彩
片段”作一個高效的“名著導讀”。為達成這一目標,我們可以借鑒“讀書會”的一些方式方法,
例如教學氣氛松散、寬松一點,把教與學的過程更多地被處理成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過程,多給學生提問
的機會,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多聽少說,多組織與觀察。例如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由
說說“精彩片段”中哪一處最精彩。如果學生沒有讀過這本書,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梗概猜測具體的
故事情節(jié),或提出自己的疑問,比如,種出了糧食,他怎樣做成食物?野人野蠻的宴會是什么樣的
?如果有學生讀過這本書,可以讓他們回答其他同學的疑問,也可以請他們講講書中其他的精彩片
斷。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講述自己讀原著的體會。如果我們能圍繞這一主要目標努力并初有成效,應
該說我們基本完成了我們的教學任務。 在這個主要目標之下,我們可以再考慮一些具體的教學
難題。例如前面所提到的,我們的教學怎樣才能促進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我在上此課時,就讓學生試
著判斷“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說“梗概”的哪個部分,判斷的過程實際就是把握整體與局部關系的
過程。又如我們怎樣才能充分利用“梗概”與“精彩片段”這兩個語言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和
文學賞析能力?我在上此課時就讓學生根據(jù)“梗概”試著用更簡潔的話概括故事,嘗試之后,學生
發(fā)現(xiàn),魯濱孫在荒島為生存所做的種種努力,不外乎解決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獨這四個最基本的
問題。這既是對學生概括能力的訓練,也是對故事重點的把握過程。而我在著重上“精彩片段”時
,考慮到自己班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多次“共讀一本書”和開展“班級讀書會”的經(jīng)歷,因此我更多從
“文學欣賞”的角度提出一些問題讓大家討論。例如“如果這個故事用第三人稱來寫,會怎樣?”
,例如“找出故事中的時間線索,談談時間的描述所營造的氣氛”,例如“在這個故事中,一件很
簡單的事,有時作者卻會用很長篇幅一絲不茍、不厭其煩地寫,找出這樣的例子并說說這樣寫的理
由”,又例如“作者在故事中會不時流露出自己的想法,從故事中找出一句表達作者想法的句子”
。
有些孩子讀這本書時,會跳過前面的部分直接讀魯賓孫在荒島的歷險故事,后面的故事也略過不讀
。這樣好嗎?——家長
這些家長可能擔心這種憑著興趣有選擇的跳讀的方式不是閱讀名著的正確的方式,然而我倒認為這
種閱讀方法挺好的,這本書可能就該這么讀。為什么呢?這就涉及到,面對一部創(chuàng)作于兩百多年前
的外國文學名著,處于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的我們?nèi)绾蝸碜x的問題。
如果我們了解足夠多的作者經(jīng)歷及歷史背景,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初作者寫這部小說,是為了表達資產(chǎn)
階級上升時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開拓精神。因此,笛福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個人物:不安于現(xiàn)狀,勇于行動,
勇于追求,不畏艱險,按照現(xiàn)代文明的模式,開辟新天地。顯而易見,笛福的“開拓”帶有強烈的
殖民主義色彩——征服,征服新大陸征服自然征服奴隸征服其他文化。這種征服的欲望與目的在小
說的開頭及結(jié)尾部分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魯濱孫熱衷航海與冒險并不是出于什么浪漫的崇高的追求,
而完全是為了經(jīng)濟利益。把它放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來看,這部作品無異地大大刺激了當時西方的勇
氣,宣揚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精神,對于當時人類的思想是一大進步。但是,作者所宣揚的與現(xiàn)在的
價值觀,例如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平等、國家的主權(quán)、文化的多樣性共存等完全背離。關于荒
島生存小說,近代還有一部享譽世界的作品——《藍色的海豚島》,《藍色的海豚島》的主人公卡
拉娜獨自一人在海島上生活18年,卡拉娜熱愛海豚島,熱愛自然,在解決了生存難題之后,她就告
誡自己盡量少殺生,在她眼里,海豚、海豹甚至殺害她弟弟的野狗都是朋友,當她得知自己可以離
開時對海豚島充滿依戀,她覺得自己已是海島的一部分。很顯然,同樣的故事,現(xiàn)代作家所要表達
的更符合時代的倫理需求、價值觀念。因此,今天的我們,特別是小學生,在讀《魯賓孫漂流記》
時,回避具有時代局限性的價值觀,汲取其有益的部分也是情有可緣的。怎么回避呢?教科書中《
魯賓孫漂流記》一書的“梗概”和“精彩片段”就忽略了冒險動機與“成果”,把學生閱讀重點引
向歷險求生部分,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避作者意圖,回避價值沖突。(當然,對于五、六年級的
學生來說,對于價值理想的思考,有時是想回避也回避不了的。如果在上課時出現(xiàn)這樣的疑問或那
樣的爭論,教師必須正視,不要簡單地判斷對與錯,還是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簡單地討論。)
那么,今天的人讀《魯賓孫漂流記》可以從中汲取哪些有益的養(yǎng)分呢?
另一本有關“荒島生存”的兒童文學經(jīng)典《手斧男孩》的導讀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有一天,我們
這些吃麥當勞長大的青少年,碰上了類似情況,又會怎么辦呢?我們有足夠的野外生存能力嗎?我
們能夠?qū)?shù)學、物理、化學等課本知識轉(zhuǎn)化成野外生存技巧嗎?仔細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段導語把
讀者的注意力導向了具體的生存知識和技能。在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地,離開了現(xiàn)代文明的個人
,力量更為弱小。在我們的一生中,很難說我們不會遭遇生存困境,就像這次汶川地震的遇難者,
擺脫困境除了要堅強的意志,更需要有能產(chǎn)生實際作用的求生知識。在《魯濱孫漂流記》一書中,
笛福大部分時間在寫魯濱孫在險惡的條件下,運用僅有的工具,解決衣食住行等具體困難的瑣碎的
細節(jié),我想,這些細節(jié)值得普遍缺乏生存技能教育的我們?nèi)リP注。
當然,我們閱讀一部文學作品不可能僅僅去關注它承載的知識,我們還可以從這些作品中汲取一些
力量與精神。如果我們把閱讀重點放在歷險求生部分,那魯濱孫面對困難的心態(tài)就凸現(xiàn)出來——樂
觀,知足安命,相信上帝(學校教育應堅持無神論,但應當學會對宗教信仰的理解和尊重)。盡管
小說中的困境是特定環(huán)境中被放大的困境,對抗困境的時間也因為故事的需要被拉長了。但是,我
們每個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將遇到的困難與魯濱孫面對的困難仍具有相同的特質(zhì),我們都將遭遇黑暗
,饑餓,恐懼,孤獨……因此我們可以學習魯濱孫面對困難的心態(tài)。在學生讀《魯濱孫漂流記》“
精彩片段”時。我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然后把孩子的視線引向魯濱孫寫的“好處與壞處對照表”,
這張對照表中聊以自慰的一番對比“算帳”,使魯濱孫從悲觀消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開始面對現(xiàn)
實,考慮如何生存下去。我們像魯濱孫那樣孤身一人流落荒島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我們在遇到困難
時卻可以像魯濱孫那樣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用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困難,克服困難,光明就在前
頭。我想,這就是讀《魯賓孫漂流記》意義所在。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