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11 23:04:23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數學
〖教學目標〗
1. 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 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3. 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回收廢電池”這節(jié)課是有關三位數的加法,這部分教學內容多,又是本單元的難點,如果一課時完成學生不易理解和消化,可以把“三位數的加法”部分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本課時教學“不進位加法”和“不連續(xù)進位加法”。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區(qū)重點小學,教學條件相對較好,教師能自己制作教學課件來輔助教學。學生大多家庭條件較好,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對新知識理解掌握較快。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實踐感悟
1. 師:今天上課之前,老師想讓同學們看一段錄像。(播放課件:沈陽市大東區(qū)有一位年過六旬的王大爺,從退休后開始在社區(qū)內義務回收廢電池,一直堅持了十年,他的行為令人敬佩。)
2. 師:王爺爺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回收廢電池,你們知道為什么嗎?誰來說一說?
3. 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博士,讓他告訴你們其中的奧秘。(放課件:廢電池中含有金屬和廢棄的液體,這些物質會對土壤、對水、對人產生直接的影響。一顆紐扣大小的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這些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 出示王爺爺三個月回收廢電池情況統(tǒng)計表。
觀察統(tǒng)計表,提出數學問題,并進行估算。
(1)師:根據統(tǒng)計表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2)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兩個問題解決。
①一月份和二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jié)廢電池?
、谝辉路莺腿路菀还不厥斩嗌俟(jié)廢電池?
(“二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jié)廢電池”是連續(xù)進位加法,這部分內容放入下一課時,“三個月共回收多少節(jié)廢電池”將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步解決。)
3. 師:在計算之前請同學們估算出每個問題的結果,并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估算了這兩個問題的結果,那么你們估算得對不對呢?下面我們就來算一算吧!
4.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學生獨立計算。
(2)四人小組內交流算法。
(3)全班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a?痹詡剖?器上撥珠計算。
b?庇么照?十、整百的方法口算。
c?庇昧惺?式方法計算。(板書)
102+97199102+129231
5. 與估算結果比較,使學生了解正確地估算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
6. 師:比較這兩個豎式有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
生:相同點:(1)都是加法運算;(2)列豎式時都是相同數位對齊;(3)計算時都從個位加起。不同點:第一道題是不進位加法,第二道題的個位相加滿十了,要向十位進一,是進位加法。
師: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如果十位相加滿十呢?
生:十位相加滿十,要向百位進一。
師:你還能想到什么?
生:百位相加滿十要向千位進一……
師:那如果用一句話說明怎樣進位,你會說嗎?
生:哪一位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
7. 師: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法時要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數位對齊;(2)從個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
8.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9. 試一試:98+320,456+307,162+234。
(三)聯系實際,鞏固應用
1. 師:利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今天藍貓就想請大家?guī)蛡忙,它想買幾件家用電器,我們陪它到家電城看看好嗎?(課件出示商品及標價。)
2. 師:誰來為藍貓介紹一下這些商品的價格?
3. 出示問題:
(1)買一臺電風扇和一臺錄音機用多少元?
(2)買一臺錄音機和一臺微波爐用多少元?
(3)藍貓只有1000元,請你幫它選兩種商品,用豎式算算一共用多少元?
(4)如果它用900元買一臺錄音機和一臺洗衣機,它的錢夠嗎?如果不夠,還差多少元?
(5)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教學反思〗
相對其他學習內容來說,計算教學容易顯得枯燥無味,那么,如何使計算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些問題,這節(jié)課教師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將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1. 創(chuàng)設情境,實踐感悟。開課伊始,教師設計用一段錄像的情境導入,使學生感到既現實、又有趣,同時還受到了環(huán)保教育。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中改變學生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匯報自己或小組的成果,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
3. 聯系實際,鞏固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幫助藍貓“買家電”這一情境,將學到的知識同實際問題相結合,使學生感到數學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本節(jié)課能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能緊扣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生活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當學生出現不同的計算方法時,教師及時給予積極評價,并引導他們對這些方法進行比較。
〖案例點評〗
《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谶@一理念,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發(fā)展的教學過程。一開始,教師即播放王爺爺回收廢電池的錄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并非憑空捏造、遙不可及,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切感,這種親切感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出示統(tǒng)計表,讓學生通過觀察統(tǒng)計表自由提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的良好數學品質。
放手讓學生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獨立解答兩個問題,讓學生通過一系列活動探索、獲取知識,這樣的設計原因在于我們承認學生思維方式、思維水平的個性差異,目的在于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這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本節(jié)課的聯系實際,鞏固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了幫助藍貓買家電的實踐問題,特別是問題(4):“如果它用900元錢買一臺錄音機和一臺洗衣機它的錢夠嗎?如果不夠,還差多少元錢?”這個問題的設計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可以用先加再減的方法,也可以用連減的方法,給學生的計算提供較大的空間,而且學生如果先把兩種電器的價錢相加就能湊成整百整十數,很快能計算出結果,這樣不僅鞏固了本節(jié)所學知識,同時還應用了前幾節(jié)課的口算知識。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