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8 16:17:39 下載試卷 標簽:課件 學習方法 教師 高中生活 自我介紹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認讀6個字,會讀12個新詞。會用“非常”寫一句話。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3、知道祖國寶島臺灣的蝴蝶數(shù)量多、品種全、色彩艷,在世界上很有名。感受臺灣蝴蝶谷美麗壯觀的景象。
教學重難點:理解文中詞語的含義,體會作者是用怎樣的詞句寫出蝴蝶的美的。
第一課時
。ㄒ唬⿲
1、同學們你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朋友:(手指黑板的蝴蝶)是什么啊?喜歡嗎?老師送給你們每人一只?熨N在身上,你們現(xiàn)在就是一只只美麗的小蝴蝶了。ㄗ寣W生進入角色)
2、知道世界上有名的蝴蝶王國在哪里嗎?我特別想去,你們這些小蝴蝶帶我去看看好嗎?(二)初讀指導
1、學生各自借助拼音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自學效果:
a出示詞語:臺灣祖國寶島花草茂盛氣候溫暖大小不一
五顏六色因此吸引、景象、照耀花瓣
誰愿意領大家拼讀生字詞的,請大膽舉手。學生各自拼讀,同座互相檢查,糾正,讀準為止。
b逐段指名朗讀,結合課文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ㄈ⿲W習課文
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臺灣的蝴蝶谷為什么這么吸引蝴蝶來生活呢?來看一看(看蝴蝶圖片)。誰來說說你此時的感受啊?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讀。學生評價。
2、哪只小蝴蝶能夠讀出蝴蝶谷的特點呢?
(四)學習生字詞
1、出示生字,學生觀察,交流識記方法,比比誰的方法簡便。
2、學寫生字
作業(yè):練寫生字、朗讀課文,想想各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課時
學習課文第二段
1、過渡:春天到了,小蝴蝶們要到哪里去了呢?讀讀書上第二段,學生讀后,老師問:你們到哪去了?(山谷)
2、(看板畫)你知道哪是山谷嗎?誰能把這兩只小蝴蝶送回家呢?(板書上的蝴蝶)老師手指黑板:這就是臺灣的蝴蝶谷。
3、這只小蝴蝶你是怎樣去的?
學生讀句子: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聚會。
4、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演示蝴蝶飛向山谷的情景)。說說從中你感受到什么了?[
啟發(fā)談話,使學生產(chǎn)生親身感受,聯(lián)系上文體會蝴蝶趕到山谷時喜悅、急切的心情
5、把你的感受讀一讀。
學習第三自然段:
1、過渡:這么多只小蝴蝶都趕到山谷里了,那將是怎樣的景象?快讀讀第三自然段。誰來說一說?
2、體會黃蝶幽谷:
。1)(看黃蝶幽谷圖:只有幾只蝴蝶)我們先來看看只有黃顏色的蝴蝶谷,誰來說說這里是什么樣的景象呢?(學生讀句子:在陽光照耀下,成千上萬只黃蝴蝶金光燦燦,十分壯觀。┛纯瓷焦壤镉谐汕先f那么多嗎?這樣的畫面怎樣說合適呢?
(2)歐,又飛來一些蝴蝶,這回有成千上萬那么多嗎?那怎樣說合適?
。3)再來看看(給學生放實錄片)這回呢?夠了嗎?
小結:成千上萬的蝴蝶,金光燦燦,這種景象才稱得上是壯觀。快把這種壯觀的景象讀出來。(哪只黃蝴蝶自豪得讀一讀。浚
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通過畫面的不斷變化,讓學生體會“成千上萬”和“壯觀”的含義以及之間的關系。
3、體會彩蝶幽谷:
(1)有的蝴蝶谷跟黃蝶谷的景象截然不同,哎,這么多只小蝴蝶都在這個山谷里,有各種顏色的蝴蝶呢,我看看(手指學生胸前):你是一只大蝴蝶,你呢?你是紅蝴蝶,你是什么顏色的
?這個蝴蝶谷叫什么好呢?(彩蝶谷),書中是用怎樣的詞句來介紹你們的呢?(同時出圖和句子)。
。2)哪只小蝴蝶來介紹介紹自己的家呢?
(3)這么多的蝴蝶在山谷里做什么呢?(飛舞),這將是一幅怎樣的景象。空l能用書中的句子說一說?
(4)在柔柔的春風里,你們像五顏六色的花瓣飛來飛去,什么樣呢?可以自己做動作來體會,還可以閉眼想象一下,然后試著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
。5)你想象一下,臺灣除了這兩個蝴蝶谷,還會有什么樣的呢?(例如:紫蝶谷、粉蝶谷、細蝶谷)(學生能說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6)老師小結:黃蝶谷是壯觀的,彩蝶谷是美麗的,蝴蝶谷的景象真是非常(迷人)。
(7)這種景象老師看也看不夠,愿意帶我再看看嗎?(指導背誦)一會看誰能背著給大家介紹?
學習課文第四段:
1、過渡:聽了你們的介紹,我和大批的中外游客,都被吸引到這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四段,看看小蝴蝶們看到客人,是怎么做的呢?。[
1)我從遙遠的北京來到蝴蝶谷觀光,小蝴蝶怎么歡迎客人啊?(學生把老師團團圍。
2)師生以游客和蝴蝶的身份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ㄋ模┬〗Y
通過同學們的學習,你們讓老師感受到臺灣蝴蝶谷的美麗,這么美的課文,課下趕快把你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收集在積累本上。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