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8 16:34:45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閱讀 課件 高中生活
今天上午,我有幸去實驗小學聽了報慈小學張麗萍老師執(zhí)教的《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課,可謂受益匪淺。本課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詩歌,語句優(yōu)美,展現(xiàn)了孩子們在夏天的美麗遐想,洋溢著濃濃的童真童趣。詩總是給人想象的空間,所以張老師在設計本課時非常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畫面和生活體驗來展開想象。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是豐富多彩的,不盡相同的。張老師整堂課的教學開放而有充滿活力,學生在自主合作的語文學習方式中,和老師和文本進行了充滿童趣的對話。下面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前蘇聯(lián)文豪高爾基在談到他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時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最難的是開始,第一句話。如同在音樂上一樣,全曲的聲調都是他給予的。”其實,課堂教學的導入也同樣必須有“未成曲調先有情”的韻致。課文導入應盡可能充分激起孩子們的興趣,激活孩子們的求知欲望。上課伊始,運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在孩子們面前展現(xiàn)一片碧綠的荷葉,上面還有晶瑩的雨滴似乎在滾動,配上柔美的音樂,伴著夏天特有的蛙鳴蟬叫。畫面和聲音的有機結合一下子把孩子們帶到一個童話般神奇的世界,想象的翅膀在這里展開。巧妙的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入境悟情”的氛圍,讓他們不經(jīng)意間進入課文的意境,愉快地步入殿堂。這就是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魅力所在吧。
二、以人文本,張揚個性
課文是一篇韻文,同時也是一篇極其具有想象力的詩歌,用詞精練,獨特。通過“我”想變成雨滴、小魚、蝴蝶、蟈蟈和星星、新月……詩歌塑造了一個富于想像的兒童形象。作者用夏天的發(fā)問,引發(fā)“我”的想像,并反復用“我想”一詞,具體敘述“我”的想像。張老師在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通過朗讀來交流,從中體會到的夏天的特點。在這一過程中,展示了教師對教材的充分理解,和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的閱讀中獨特感受。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時,張老師也不單純讓學生去讀,而是帶著理解去讀,并能說說為什么要變成這樣東西。還通過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地走入文本,去感受課文的意境。
三、動態(tài)板書,引人入勝
這樣一篇充滿童趣的課文,學生是非常喜愛的。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還善于利用貼畫板書的方法,把課文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學生很快就被新穎的做法吸引住了,積極地參與到板書的完善中。[
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所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以讀為本,自讀自悟”這是新理念所折射出新的教學法。張老師把“讀”貫穿于整堂課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結合師生的評議,讓學生與語言多次面對面的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領悟課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在反復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體驗、感受,用自己的語言盡情地表達出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