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wǎng)
全國站

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小學語文三年級片段教案——《爺爺?shù)奶J笛》教學設計之一

2009-12-08 18:31:18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走進現(xiàn)今的語文課堂,我們常常會見到這樣的現(xiàn)象:為了開掘文本的人文價值,強化“人文的感悟”,教師在進行一篇課文教學的時候,往往更多地讓學生把目光聚焦到對文本內(nèi)容理解上,課堂氣氛較以往也變得喧囂熱鬧了許多。他們因此而自鳴得意,以為這就是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張揚了學生的個性,給了學生以濃厚的人文關懷,認為這就是新課程、新理念所帶來的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課堂。其實,這種偏于人文性的開掘,而拋開語言文字本體,忽略語言學習的傾向,恰恰是把人文性給架空了,是一種舍本逐末、喧賓奪主的做法,是虛化語言文字學習的表現(xiàn),這樣的教學勢必會造成語言文字本體的失落,落得兩敗俱傷。

  語文是惟一以言語形式為教學內(nèi)容的特殊學科,它主要不是學習文本的內(nèi)容,而是學習文本本身所具有言語形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輔相成、水乳交融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載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了工具性又哪來的人文性?而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升華,沒有了人文性,工具性就會因失去靈魂而暗淡無光。語文的工具性昭示著語文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融合了人文性的工具;語文的人文性也不是一般的人文性,它是負載在語文的工具性之上的。所以,我們在語文課堂上要恪守語文姓“語”不動搖,切不可丟掉語言文字這個本體,忽視對對文本語言的理解、揣摩、積累和運用,對于文本中那些該抓的詞句,還是要理直氣壯地抓;該咀嚼的地方,還是要反復玩味、細嚼慢品。關鍵是我們要讓學生在品味文本語言的過程給學生以人文關照,讓學生在獲得言語智慧的同時,也得到了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從而把人文性落實在工具性上面,使得兩者相得益彰,同生共構,促進著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前不久,我進行了《爺爺?shù)奶J笛》的公開教學,其中有這樣的一個教學場景:

  師:同學們,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對海的描寫是很有特色的。你們發(fā)現(xiàn)嗎?

  生:我發(fā)現(xiàn)這一自然段依次寫了海水、海面和海風,描寫得很有序。

  生:我認為這一自然段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五月的海描寫得很迷人,令人向往。

  生:我感覺到這一自然段用詞造句很講究,五月的海水是溫潤的,初夏的海風是溫馨的。雖然文字不多,但留給我們的印象卻十分深刻。

  師:你們真是擁有了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埬銈冏屑氉x讀這段文字,看看“溫潤”與“溫馨”這兩個詞語能否互換一下位置?

  生:我認為這兩個詞語不能調換位置,因為“溫潤”是在有濕度的情況下用這個詞,而“溫馨”一般是形容家庭的。

  師:這里卻不是家庭呀!

  生:我來補充一下他的看法,他說“溫潤”是在有濕度的條件下可以用,我基本同意;不過,“溫馨”在這里不是指家庭,而是形容初夏的海風的。我覺得,“溫潤”和“溫馨”都有一種舒服的感覺,都是一種幸福的體驗,“溫潤”是用皮膚去獲得的一種感覺,而“溫馨”則是用心去獲得的一種感覺。所以,我認為這兩個詞語不能調換。

  生:我認為“溫潤”的意思是柔和中帶有一點濕度,而“溫馨”則是溫潤中帶有一點馨香。所以這兩個詞語不能對調。

  師:由此看來,初夏的海是浪漫與溫馨的,作者對海的感受是何等細膩,用詞造句又是何等的精準!同學們,讓我們把這一自然段美美地讀一讀,再來感受一下五月間的海水、海面和海風。

  聽課的專家與教師在課后談及這堂課的教學時,都覺得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一個亮點,處理得很機智巧妙:既讓學生感悟到了初夏海的浪漫與溫馨,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體悟到作者遣詞造句之精妙,獲得言語智慧的滋養(yǎng),還能讓學生在揣摩、品味語言的同時,情感受到熏陶,能力得到發(fā)展。我以為,這種把語言學習作為本體的學習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學習,學生在這種掌握和提高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過程中,他們精神世界、審美情趣、創(chuàng)造能力、道德情操等人文素養(yǎng)也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滋生,這種潛滋暗長的濡染給予學生的才是真正的人文關懷。

 

來源:網(wǎng)絡

   歡迎訪問奧數(shù)網(wǎng),您還可以在這里獲取百萬真題,2023小升初我們一路相伴。>>[點擊查看]

年級

科目

類型

分類

搜索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師公益講座

本周新聞動態(tài)

重點中學快訊

奧數(shù)關鍵詞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7854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