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計算工具的發(fā)展
來源:奧數網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09-12-16 14:03:31

1.最早的計算工具:是中國在戰(zhàn)國以前發(fā)展的算籌。有完整嚴格的布籌和計算法則。
2.最早的算盤:至遲在元末已普遍使用,因此發(fā)明日期應更早。是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計算工具。
3.最早的計算表格:表格也可以加快運算,表算法是一種重要的計算方法。最早的計算表格是巴比倫人早期的泥版表格,有乘法表、倒數表、平方表、立方表,這些表已有3700多年歷史了。
4.最早用于“格子算”的工具:耐普爾算尺,曾傳入中國。耐普爾在1617年發(fā)表的《尺算法》中對算尺的用法作了說明。
5.最早的對數表:1614 年,耐普爾發(fā)表了他的對數理論,并附有對數表。最早的常用對數表由英國布里格斯教授于1624年發(fā)表。
6.最早的對數計算尺:由奧特富德(1574—1660),在1622年發(fā)明。奧特雷德是英國人。
7.第一架機械計算機:1642年,19歲的帕斯卡發(fā)明了第一架機械式計算機,只能做加法,和現(xiàn)代電子計算機有本質區(qū)別。
8.第一架能做乘法的機械計算機:1671 年萊布尼茨在德國制成。1820年德科爾瑪將一種萊布尼茨型的機器改革成能做減法和除法運算。
9.第一部實用計算機的專利:在1875年由美國人博爾德溫獲得。能進行四則運算。是以后進入大批實用的機械或電動計算機的原型機。
10.第一架有程序存貯思想的計算機:1812年英國數學家巴貝奇開始設計構造能幫助計算數學用表的機器,未獲成功。以后,開始研究被稱做“分析機”的計算機,是想用完全自動作出一系列算術運算,而這一系列運算的步驟由操作者一開始時輸入機器。
這就是“程序存貯”的思想,與現(xiàn)代電子計算機有相同的基本原理。所以巴巴奇設計的機器是現(xiàn)代電腦的始祖,而以前的計算工具都沒有這種思想。
巴貝奇的設計非常先進,限于當時技術條件沒有造出來。
11.第一臺現(xiàn)代電子計算機,1946年在美國制成。這臺電子計算機用了18800個電子管,占地180平方米,重達30噸,耗電140千瓦,每秒可做5000次運算。這第一臺的名字叫“E-NIAC”。
電子計算機的出現(xiàn)有劃時代意義,它不但能進行“算”,更能處理大量的各式各樣的信息,是一臺“信息處理機”,是人腦的延伸。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