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21 22:50:28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課改 教案
一、復習引入,交待探究目標
1.回憶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究課文,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對落花生為什么有著特殊的感情,還要學習作者表達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課文的第三部分
1.默讀課文,想一想這部分課文講了幾層意思?
講了兩層意思,第一層(3-11自然段)講議論花生的好處。第二層(12-15自然段)講從談花生到論人生。
2.自讀課文,畫出父親說的話,談談你的理解,體會文中對花生好處的議論以及從談花生怎么到論人生。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引導。
(l)體會第一層意思(重點理解父親的話)
、偻队俺鍪靖赣H的話。
、谥该x父親的話,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親的話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種事物,父親認為雖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讓人一見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還是_______最可貴。
、鄯治龈赣H的話,學生議答。
a.“愛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愛慕之心”?
b.父親有沒有產生愛慕之心?父親對什么產生了愛慕之心?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c.什么是“最可貴”?父親為什么認為花生最可貴?(引導學生理解蘋果、桃子、石榴高掛枝頭,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學生再次讀父親的話,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芙處煟罕菊n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并不是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
、萆钪杏袥]有其他事物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有沒有具有花生品質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愛慕”一詞嗎?
。2)體會第二層意思
過渡:父親給我們點出了花生有別于桃子、石榴、蘋果的特點,父親僅僅是說花生嗎?
、偻队俺鍪靖赣H的話。
、趯W生齊讀,談理解。
(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yōu)秀品格,注重實際,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人。)
、劢處煟焊赣H的話孩子們明白了嗎?從哪兒看出來?
、芾斫“我”說的話:
a.齊讀
b.討論交流
“體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講體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聯(lián)系?
c.你身邊有沒有這種默默奉獻的人?請說一說。
d.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課文的主次
1.按課文敘述的順序填空,再說說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練習2)
種花生→()→()→()
2.思考: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四、總結全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學們交流。
3.總結:課文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jié)的經過,通過收獲節(jié)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課文在講述的時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內容寫得比較簡略,把主要內容寫得比較詳細。正是由于圍繞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哲理。今后我們在讀文章或寫文章的時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們常常從某種事物的特點上,體會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種常見的事物為例,說說你體會到的道理嗎?
六、鞏固識字,記憶生字,讀寫詞語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qū)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qū),它們從2001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發(fā)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qū)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戳酥,我有一些話要說:
一、感動。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qū)教師在區(qū)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助下,經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著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xié)作、奮斗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愿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九龍坡區(qū)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網絡備課曾經在天津的經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fā)動集體智慧、群策群力,準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大量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面對這樣一份相對“標準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調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復,但長期經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感慨。小學語文課改已經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獲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個中原因自然是很復雜的,但我以為大致有三:第一是經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小學畢業(yè)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qū)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并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并沒有消失,他們?yōu)樽约呵皫啄耆〉玫某晒院溃矠樽约阂院髮⑷〉玫某晒錆M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應該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