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50道行程類應(yīng)用題及參考答案大全,歡迎喜歡奧數(shù)的孩子做一做練一練。
31.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出發(fā)時他們的速度之比是3:2,他們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的速度提高了30﹪,這樣,當(dāng)甲到達B地時,乙離A地還有14千米,那么A、B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解析:因為他們第一次相遇時所行的時間相同,所以第一次相遇時甲、乙兩人行的路程之比也為3:2相遇后,甲、乙兩人的速度比為〔3×(1+20﹪)〕:〔2×(1+30﹪)〕=3.6:2.6= 18:13到達B地時,即甲又行
答:A、B兩地的距離是45千米。
32.一條船往返于甲、乙兩港之間,已知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每小時9千米,平時逆行與順行所用的時間比為2:1。一天因為下暴雨,水流速度是原來的2倍,這條船往返共用了10小時,甲、乙兩港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 平時逆行與順行所用的時間比為2:1,設(shè)水流的速度為x,則9+x=2(9-x),x=3。那么下暴雨時,水流的速度是3×2=6(千米),順水速度就是9+6=15(千米),逆水速度就是9-6=3(千米)。逆行與順行
35甲、乙、丙是一條路上的三個車站,乙站到甲、丙兩站的距離相等,小強和小明同時分別從甲、丙兩站出發(fā)相向而行,小強經(jīng)過乙站100米時與小明相遇,然后兩人又繼續(xù)前進,小強走到丙站立即返回,經(jīng)過乙站300米時又追上小明,問:甲、乙兩站的距離是多少米?
先畫圖如下:
分析與解:結(jié)合上圖,我們可以把上述運動分為兩個階段來考察:
①第一階段--從出發(fā)到二人相遇:
小強走的路程=一個甲、乙距離+100米,
小明走的路程=一個甲、乙距離-100米。
、诘诙A段--從他們相遇到小強追上小明,小強走的路程=2個甲、乙距離-100米+300米=2個甲、乙距離+200米, 小明走的路程=100+300=400(米)。
從小強在兩個階段所走的路程可以看出:小強在第二階段所走的路是第一階段的2倍,所以,小明第二階段所走的路也是第一階段的2倍,即第一階段應(yīng)走400÷2=200(米),從而可求出甲、乙之間的距離為200+100=300(米)。
36、甲、乙二人同時從A地去280千米外的B地,兩人同時出發(fā),甲先乘車到達某一地點后改為步行,車沿原路返回接乙,結(jié)果兩人同時到達B地。已知甲、乙二人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小時,汽車的速度是每小時55千米。問甲下車的地點距B還有多少千米?
【分析】:甲、乙二人走的路程均分為步行、乘車兩部分,兩人速度相等,這說明,二人乘車的路程和步行的路程分別相等.由于二人步行的速度為每小時5千米,乘車的速度為每小時55千米,所以,在相同的時間里,乘車所走的路程是步行所走路程的11倍.
【解】:注意到乘車速度是人的11倍,那么相同時間下走的距離也是步行的11倍
由于甲乙同時到達因此兩人步行的距離相同,把這個距離看做1份
可以設(shè)甲在c下車,車回去在d接上了乙
因此AD=BC AC+CD=11AD=11份,所以2AC=12份。故AC是6份 全長AB就是7份=280千米
所以一份是40千米
37、如圖所示,沿著某單位圍墻外面的小路形成一個邊長300米的正方形,甲、乙兩人分別從兩個對角處沿逆時針方向同時出發(fā)。已知甲每分走90米,乙每分走70米。問:至少經(jīng)過多長時間甲才能看到乙?
【解答】當(dāng)甲、乙在同一條邊(包括端點)上時甲才能看到乙。甲追上乙一條邊,即追上300米需300÷(90-70)=15(分),此時甲、乙的距離是一條邊長,而甲走了90×15÷300=4.5(條邊),位于某條邊的中點,乙位于另一條邊的中點,所以甲、乙不在同一條邊上,甲看不到乙。甲再走0.5條邊就可以看到乙了,即甲總共走了5條邊后就可以看到乙了,共需要300×5÷90≈16.7小時。
38、某列車通過250米長的隧道用25秒,通過210米長的隧道用23秒,若該列車與另一列長150米.時速為72千米的列車相遇,錯車而過需要幾秒鐘?
解:根據(jù)另一個列車每小時走72千米,所以,它的速度為:72000÷3600=20(米/秒),
某列車的速度為:(25O-210)÷(25-23)=40÷2=20(米/秒)
某列車的車長為:20×25-250=500-250=250(米),
兩列車的錯車時間為:(250+150)÷(20+20)=400÷40=10(秒).
39、甲、乙之間的水路是234千米,一只船從甲港到乙港需9小時,從乙港返回甲港需13小時,問船速和水速各為每小時多少千米?
答案: 從甲到乙順水速度:234÷9=26(千米/小時)。
從乙到甲逆水速度:234÷13=18(千米/小時)。
船速是:(26+18)÷2=22(千米/小時)。
水速是:(26-18)÷2=4(千米/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