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計算失誤的原因分析(一)
來源:奧數網 文章作者:濟南明目 2015-03-25 18:22:51

小學生在計算中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粗心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僅占一小部分。而其中大部分錯誤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質及其導致的不良計算習慣所致。作為家長,我不應一味地責怪、懷疑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和認真程度。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幫助孩子對計算錯誤進行心理分析,找出具體原因,區(qū)別對待,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并針對性地制定具體細致的防范措施和規(guī)則,對癥下藥,查漏補缺,掃清計算上的障礙,為進一步提升計算能力做好基礎工作。
小學生計算失誤,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視覺遷移引起的感知錯誤
小學生特別是中段學生,其思維特征是由現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極易對相似、相近的數據或符號產生混淆,因而經常出現抄錯數據、抄錯運算符號的錯誤;還有忘記進位、退位,漏寫、漏抄、出現運算順序錯誤。
另外,小學生的感知還伴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興趣的“強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錯誤。例如,填空:5+45()5+54,有學生就會填寫等號,原因是加法交換律的“強刺激”,掩蓋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還有一些運算順序以及簡便運算方法的錯誤,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籠統(tǒng)、粗糙所造成。尤其在特殊數據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為能夠進行簡便計算如:20×5÷20×5=100÷100=1;41/5-41/5×1/3=0×1/3=0;6÷6/7-6/7÷6=025+4×9=100×9=900;326+216+484=326+484+216=800+216=1016;686+391-209=686+(391+209)=686+600=1286等。
2、注意力發(fā)展不完善,注意穩(wěn)定性不高。
小學生由于注意品質不佳,特別是低年級兒童,還不善于有意識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現為,思維與書寫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筆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寫,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經轉移到下一步計算方法上。小學生這個“注意力不集中、觀察事物缺乏整體性、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生理、心理特點就使他們容易產生計算錯誤。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他們正由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發(fā)展,注意的品質還很不完善,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發(fā)展;把9寫成6是注意的選擇性較差;把4位數寫成3位數是注意的廣度和分配能力不夠。有研究發(fā)現,7~10歲兒童的注意力可持續(xù)20分鐘,10~12歲兒童為25分鐘,12歲以上兒童可持續(xù)30分鐘。因此在解答結構步驟較簡單的題時,正確率比較高,而解答結構步驟較復雜的題時容易出錯。這也正說明了為什么低年級的計算正確率高,而中高年級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不如低年級的原因之一。
3、短時記憶較弱、記憶錯漏。
一道計算題往往包括多步計算,中間得數需要進行短時記憶,而小學生由于急躁、搶時間、怕麻煩,使得儲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暫時中斷,造成“記憶性錯漏”。比如,在連續(xù)退位減法中忘了退1,導致計算結果錯誤,像4020-199,學生很容易算成4020-199=3931,這就與中間得數的儲存與回憶不完整有關。
4、不良學習心態(tài)的影響
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心態(tài)主要有三種:
一是輕視心理,認為計算題是“死題目”,不需要動腦筋思考,忽視了對計算題的分析、計算完畢后的檢查驗算而造成的錯誤。
二是畏難心理。認為計算題枯燥乏味,每當看到計算步驟繁多或數字較大的計算試題時,便會產生畏難情緒、厭煩情緒、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從而使得計算的正確率大打折扣。
三是懶惰和厭惡。懶得動筆,不愿多寫一個字,厭惡計算,無論數字大小,熟練與否,一律口算,不愿動筆演算,懶得拿草稿,甚至沒有專門的草稿本、驗算本。經常省略必要步驟,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結果,從而出錯。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