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家庭教育 > 親子溝通 > 正文

親子溝通中,比“說”更重要的是“聽” (二)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8-06-04 09:49:11

智能內(nèi)容

  與孩子共情

  同樣,用否定、拒絕、建議、提問、過分同情、邏輯分析等態(tài)度來否定孩子的感受,也是不可取的。主動傾聽并接納孩子的感受,與孩子產(chǎn)生共情,即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他們,才是交流的良好開端。

  當孩子說:“我真討厭我們的那個語文老師,她就像個巫婆。”您的反應(yīng)會是什么?

  “你怎么能這么說?!老師管你們是為你們好。”(否定了孩子的感受)

  “不是這樣吧?剛開始你不是還挺喜歡她的嗎?”(拒絕了孩子的感受)

  “不可能吧?我見過你們老師,她人挺好的!她發(fā)脾氣可能是壓力太大了吧!”(偏袒老師)

  “你千萬不能讓老師聽見你怎么說,不然你的語文就難過關(guān)了。”(表示同情)

  “好了,別生氣了。用不著小題大做的。趕緊做你的作業(yè)吧!”(給出不切實際的建議)

  “老師做得事情讓你感到不公平,你心里一定又委屈又氣憤。”(試圖了解孩子的感受)

  前幾種表達會讓孩子認為父母根本不在乎他的感受,會感到困惑或者憤怒,可想而知結(jié)果會是怎樣。只有最后一種方式說出了孩子的感受,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談話才可以繼續(xù)深入下去,并在交談中幫助孩子理清情緒、解決問題。此時,應(yīng)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對孩子最有幫助的就是主動傾聽——全神貫注地傾聽,說出并接受他們的感受。當孩子說出自己的困擾或問題時,敘述的過程就是幫助他整理思路和感受的過程,這樣他就有可能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