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五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19-01-20 18:30:37 下載試卷 標簽:北師大版語文 五年級下冊 說課稿
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活見鬼》說課稿
《活見鬼》說課稿
我執(zhí)教的《活見鬼》是北師大教材第十冊“破除迷信”單元板塊中的第二篇課文。這是篇短小精悍、內(nèi)容淺顯、幽默詼諧的文言文。共有三個層次:一是雨夜兩人同行;二是互相懷疑,一人撩試后把“鬼”擠下了水;三是兩個人相遇后相視而笑。課后隨附對應的譯文。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
教材中雖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學,可是《新課程標準》卻沒有明確細致的目標及要求,只是把它和古詩詞合在一起稱為“古詩文”,籠統(tǒng)地提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直到第四學段(7—9年級)的閱讀目標中才出現(xiàn)了明確的目標,即“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這使得小學文言文教學很難把握教學目標。把握得不好,過低,無法達到編者選編的目的;過高,則會拔苗助長,使學生失去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那么,該如何正確制定它的教學目標呢?我想,要認真透徹地遵循課標要求,一要讓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語言文化;二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為中學學習文言文作好鋪墊;三是借助譯文及教師的點撥,能理解大意,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jù)教材的編排特點——即文言文同譯文一起出現(xiàn),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借助譯文疏通古文文意,懂得世上是沒有鬼的,不能自驚自嚇;在學習中對比文言與白話的區(qū)別;練習復述,注意正確使用人稱代詞“他”。而學習過程則以學生為主體,以誦讀為主導,激活學生的想象,實現(xiàn)多元對話,從而引領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并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二、教學流程的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而文言文更是如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可以適當?shù)攸c撥,講解,但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講對譯。學生能通過自己的理解,大體上說出意思即可。因此,在教學這篇文言文時,我注重學生的朗讀和理解的層層遞進,把教學設計為“讀準字音、讀懂課文、讀出韻味”三個層次。
1.在“讀準字音”中,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讀準文言文字詞的讀音,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前提。我指名學生朗讀進行正音,再通過教師范讀,讓學生對照自查,同時初步感受文言文朗讀時語氣緩慢并富有韻律的特點,同時為他們營造濃厚的文言文學習氛圍。
2.在讀準的基礎上,我引導孩子們“讀懂課文”。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文意思相差甚遠,我在教學中強調(diào)并鼓勵學生借助課后的譯文自主理解課文意思,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結合關鍵字詞適當?shù)攸c撥,引導感悟。學生能通過自己的理解,大體上說出課文意思即可。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了“文白對讀” 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的內(nèi)容。這種相互對照既解決了對故事內(nèi)容的重復講解問題,也使學生對古、今語言的差異有了進一步的感受。
3.讀準、讀懂后,還要讀出文言文的韻味,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文言文語言的特點,激發(fā)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以熟讀成誦來幫助他們積累語言。為此,我又將讀好文言文,安排成了三個步驟:一是根據(jù)意思,讀出停頓;二是根據(jù)想像,讀出思考;三是根據(jù)體會,讀出韻味。
通過教師范讀,學生對文言文的停頓已經(jīng)有了初步印象。而讀懂文言文時,通過對關鍵字詞如亟、久之等的檢查,學生會發(fā)現(xiàn)文言文中一兩個字也可以表示一個詞甚至一句話。這時順勢引導他們體會在朗讀文言文時,我們不但要斷句,也要斷詞。只有學生正確地讀通、讀順文章了,他們的初步感知才會更加準確、有效。
文言文必須要注意加強朗讀。而為了更好地指導他們朗讀好文言文,可以采用邊朗讀邊想像的方式,以讀促思,以想促讀。使學生在理解的同時,自然地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在教學中,我引導孩子們通過想像進行品讀。例如對二人同行的場面,我著重讓學生想像和交流他們在每一時刻的心理活動,讓他們對二人疑神疑鬼身同感受;對二人相見的場面,我讓學生想像和交流當時二人的神態(tài)、語言,體會他們當時的恐懼和狼狽。通過想像和表達,實現(xiàn)了對語言文字的訓練的“有形無痕”,同時孩子們對二人形象的理解深刻了,朗讀時自然會融入自己的體會。這樣,讀出韻味,體會作者寫作意圖的目的便水到渠成。
最后,學生對朗讀課文有了強烈的?望和興趣,結合朗讀指導過程中對學習文言文方法的提點,學生已經(jīng)能體會到“讀準字音、讀懂課文、讀出韻味”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這時再讓他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去吟誦課文,便更能感受文言文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感受祖國文字的深厚內(nèi)涵。
三、教學的拓展訓練
誠然,課堂中的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但我們的學習目的,并不是單純地停留在學好這篇文言文,而是借助文本,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高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讀懂更多的文言文,感受我們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璀璨。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因此,在對文言文進行教學時,我也重視鞏固性的訓練,所以在第二課時中,我安排練習背誦、練習復述故事,同時還重視對其進行拓展訓練,出示《鷸蚌相爭》和《自相矛盾》兩篇文言文,讓他們運用本課的學習方法自主選擇學習。
我希望孩子們在本課的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語言熏陶,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化的博大,在心中悄然播下了古代漢語的種子。倘能如此,這一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