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2 13:00:00 下載試卷 標簽:數(shù)學教案 二年級教案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長度單位》教案
目標:
1.使學生親身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進行實際測量的能力。
3.進一步樹立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技能。
重、難點:
通過學生動手動手進行實際測量,學會用不同參照物表示物體長度的方法。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具、學具準備:
1角硬幣、回形針、三角板、橡皮、小刀、鉛筆、方木塊。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激發(fā)興趣
孩子們,每天我們都要使用數(shù)學書,它是我們的好朋友,那你們知道數(shù)學書的寬有多寬、長有多長嗎?(估計寬度和長度,可以用手比劃。)
1.用不同的物品做標準量同一長度。
(1)如果不用尺子量,你能用什么方法說明數(shù)學書的寬有多長?
(2)請你選擇自己的工具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然后給小組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測量結果。
(3)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導: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1) 選一組匯報。
提問:你是用什么去量的?用了幾個什么東西?
學生邊回答,邊板書:
量數(shù)學書的寬,用了(7)個1角硬幣。
用了(5)個回形針。
用了(4)個三角形。
用了(15)個方木塊。
提問:你們都是量數(shù)學書的寬,為什么同一邊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小結:因為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所以量得的結果不一樣。
(2)全班同學匯報。
用1角硬幣的量的結果,用曲別針量的結果,用三角形量的結果,用方木塊量得的結果。
提問:通過測量數(shù)學書的寬,為什么用1角硬幣去量都有7個那么長,用回形針去量都有5個那么長,用三角形學具去量都有4個那么長,用方木塊去量都有15個那么長?
根據(jù)你們剛才的測量,從中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
教師小結: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3.看書觀察教科書P1左下圖,用不同顏色,大小一樣的方木塊量的結果是什么?
教師口述:不管是什么顏色的方木塊,只要大小一樣,量得數(shù)學書的寬都是15個方木塊那么長。
二、用不同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 測量。
要求:請同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鉛筆、曲別針、手指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