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yīng)多關(guān)注孩子破壞性行為的潛臺詞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5-24 20:18:36

很多孩子具有破壞性行為,有時候時而沉默,時而胡鬧。這時候家長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或者視而不見,而是一定要考慮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
七歲的濤濤是個既懂事又乖巧的小男孩,平時很喜歡將自己畫的畫、捏的小泥人、捉到的蚱蜢得意地展示給父母看,也愛在父母面前引吭高歌;如果爸爸或媽媽稱贊他幾句,他便會高興得眉飛色舞。平時在家里稱得上是個溫順、隨和、聽話的乖孩子。但是每當家里來了客人,濤濤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一次,很多客人來家里參加姐姐的生日宴會,當人們紛紛送給姐姐鮮花、糖果、玩具等生日禮物,并祝她生日快樂時,他便故意大喊“我肚子痛”,還真的在地板上打起滾來!其實,他什么事都沒有,完全是假裝的。媽媽得知后,就把他給狠狠地罵了一頓。還有一次大年三十,親朋好友都歡聚在一起,他竟然故意打碎了一個價值不菲的中國花瓶,氣得爸爸狠狠地揍了他一頓。
破壞行為
智擇優(yōu)育兒專家孟老師分析:濤濤之所以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胡鬧,是因為他的父母在處理問題上,沒有找到或者分析濤濤這種行為背后的原因,沒有找到癥結(jié),當然就無法對癥下藥。其實,一些孩子每每見到人多時的瞎胡鬧、亂起哄,是這些孩子對自己不受“關(guān)注”的反抗,其“潛臺詞”是:如果你們還不把我當作一回事兒,我就會鬧得更兇!作為家長一定要做到,當孩子做出一些反常行為時,不可一味指責或打罵,而是認真傾聽、分析孩子為何這樣做。
對子孩子的破壞性行為,家長要用探究的眼光去看待,去尋找他們行為背后的理由,切忌想當然地主觀臆斷后就對孩子批評教育,這樣對孩子是不公平的。孩子之所以做出破壞性行為,可能是在宣泄不良情緒,比如,孩子有不愉快的情趣體驗,情緒不穩(wěn)定,而又不知道如何進行適當?shù)谋磉_時,就有可能以一種破壞性行為作為不良情緒的突破口;可能是孩子正常的探索行為,孩子在強烈的好奇心驅(qū)使下會出現(xiàn)超乎尋常的探索行為,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或進行自己的游戲,孩子會進行一些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活動;可能是對失敗的手足無措;也有可能是因為自控能力差,部分孩子的行為初衷是好的,但是因為思維與動作發(fā)展的不協(xié)調(diào),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會出現(xiàn)一些破壞性行為的表面現(xiàn)象。
另外,孩子還有可能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比如打碎家里的東西,把花園里的花全部采下來扔得到處都是,或者把自己的玩具盒摔壞,把課本撕爛等等。他們之所以這么干,其實只是想利用消極、隱蔽的方法表達自己的需要,目的也只是想給大人們發(fā)出“信號”,智擇優(yōu)育兒專家孟老師說:作為家長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來準確識別孩子給你的“信號”:
1、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讓孩子說出他想說的話,在孩子說的過程中,要表現(xiàn)出一種耐心的姿態(tài),不要打斷他們的話。另外還要微笑點頭,甚至還要有詫異的表情,比如說“是嗎,真的是這樣嗎?”“太棒了,這么好玩,這么有趣!”“你們班孩子怎么這樣,太有意思了!”,這樣的話可以讓孩子自動把情緒發(fā)泄出來。
2、反問。
等孩子陳述完畢后,你可以問孩子:“你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是什么?如果發(fā)生在你身上你會怎樣處理?”這樣可以激發(fā)他思考,然后得知孩子的真實想法,再對癥下藥。
3、給孩子提建議。
當孩子的想法不對,或者和自己的想法有出入時,千萬不要大加指責,而可以這樣說:“爸爸的想法和你的想法有點不一樣,你可不可以聽一聽?”“媽媽認為這樣比較好一些……”,孩子更樂意接受這種說話方式,而且在以后做事中,會三思而后行。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