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桑維翰論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整理 2019-06-06 11:21:42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桑維翰論
謀國而貽天下之大患,斯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禍在一時之天下,則一時之罪人,盧杞是也;禍及一代,則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禍及萬世,則萬世之罪人,自生民以來,惟桑維翰當之。
劉知遠決策以勸石敬塘之反,倚河山之險,恃士馬之強,而知李從珂淺軟,無難摧拉,其計定矣。而維翰急請屈節(jié)以事契丹。敬塘智劣膽虛,遂從其策,稱臣割地,授予奪之權于夷狄,知遠爭之而不勝。于是以生民之肝腦,五帝三王之名教禮樂,驅以入于狂流。契丹弱,而女真乘之;女真弱,而蒙古乘之,貽禍無窮,人胥為夷。非敬塘之始念也,維翰尸①之也。
夫維翰起家文墨,為敬塘書記,固唐教養(yǎng)之士人也,何仇于李氏,而必欲滅之?何德于敬塘,而必欲戴之為天子?敬塘而死于從珂之手,維翰自有余地以居。敬塘之篡已成,已抑不能為知遠而相因而起。其為喜禍之奸人,固不足責;即使必欲石氏之成,抑可委之劉知遠輩,而徐收必得之功。乃力拒群言,決意以戴異族為君父也,吾不知其何心!始終重貴②之廷,唯以曲媚契丹為一定不遷之策,使重貴糜天下以奉契丹。民財竭,民心解,帝昺③山之禍,勢所固然。毀夷夏之大防,為萬世患;不僅重貴縲系,客死穹廬而已也。論者乃以亡國之罪歸景延廣,不亦誣乎?延廣之不勝,特不幸耳,即其智小謀強,可用為咎,亦僅傾臬捩雞④僥幸之宗社,非有損于堯封禹甸之中原也。義問已昭,雖敗猶榮。石氏之存亡,惡足論哉!
正名義于中夏者,延廣也;事雖逆而名正者,安重榮也;存中國以授予宋者,劉知遠也。于當日之儔輩而有取焉,則此三人可錄也。自有生民以來,覆載不容之罪,維翰當之。胡文定傳《春秋》而亟稱其功,殆為秦檜之嚆矢5與?(王夫之《桑維翰論》)
注:
、偈褐髌涫。
、谥刭F:石敬塘的侄兒,塘死,其為帝,是為出帝。
、鄣蹠m:南宋最后一個皇帝,元兵攻陷城池,昺投海。
、荇骐u:石敬塘的父親。
、萼闶福洪_始。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以生民之肝腦肝腦:器官。
B.唯以曲媚契丹為一定不遷之策媚:逢迎。
C.不僅重貴縲系縲系:俘虜。
D.于當日之儔輩而有取焉。哼x取。
2.下列各句中劃線的字,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劉知遠決策以勸石敬塘之反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B.非有損于堯封禹甸之中原也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C.而有差等焉抱明月而長終
D.吾不知其何心其信然邪?其夢邪?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夫之認為盧杞、李林甫這樣的奸臣,或禍在一時,或禍及一代,危害都不大,而桑維翰則是“禍及萬世”的罪人。
B.石敬塘智劣膽虛,急忙采用了桑維翰的計謀,向契丹割地稱臣,以致生靈涂炭,這與他當初的想法并不一致。
C.劉知遠曾鼓勵石敬塘謀反,但作者認為,石敬塘篡位不能說是因為劉知遠的計謀而造成的。
D.桑維翰認賊作父,喪權辱國,作者痛斥了桑維翰的賣國行徑,表現(xiàn)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jié)。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契丹弱,而女真乘之;女真弱,而蒙古乘之,貽禍無窮,人胥為夷。(5分)
。2)何德于敬塘,而必欲戴之為天子?(5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