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密游集序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6-27 19:24:28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密游集序
密游集序
葉燮
古今有才人之詩,有志士之詩。事雕繪,工縷刻,以馳騁乎風花月露之場,不必擇人擇境而能為之,隨乎其人與境而無不可以為之,而極乎諧聲狀物之能事,此才人之詩也;處乎其常,而備天地四時之氣,歷乎其變,而深古今身世之懷,必其人而后能為之,必遭其境而后能出之,即其片言只字,能令人永懷三嘆而不能置者,此志士之詩也。
才人之詩可以作,亦可以無作;志士之詩即欲不作,而必不能不作。才人之詩,雖履豐席厚,而時或不傳;志士之詩,愈貧賤憂戚,而決無不傳。才人之詩,古今不可指數;志士之詩,雖代不乏人,然推其至,如晉之陶潛,唐之杜甫、韓愈,宋之蘇軾,為能造極乎其詩,實能造極乎其志。蓋其本乎性之高明以為其質,歷乎事之常變以堅其學,遭乎境之坎壈郁怫以老其識,而后以無所不可之才出之。此固非號稱才人之所可得而冀。如是乃為傳詩即為傳人矣。
我友沈子云步,自少即善為詩,藻思掞發(fā),綺麗要眇,稱于世久矣。予嘗讀其詩,謂其能擅才人之席者也已。予老廢山中,云步謁選得一官之秦,去別余十年。一旦棄官歸來,訪余草堂,出近詩一卷示余。余讀之而驚曰:“君之詩已不為才人之詩,而為志士之詩矣!”云步負雋才,掇科名,期有所樹立,以抒其志,乃僅寄百里于數千里外沙磧荒涼之區(qū),即卑之以展其簿書期會之能,亦有不可得者。雖欲不拂衣以歸,安能耶?今觀其詩,見其所歷之地,皆周秦漢唐成敗興廢之墟,昔賢英哲之所回翔,騷人羈客之所憑吊而永嘆者。其所遭如彼,而所觸之境又如此,欲無所動于中,胡可得耶?其詩也,皆其撫心感魄之見于言者也。予蓋太息于其志,知其有所不得不作,而決其為可傳矣。
予與云步早歲通門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詩序屬予予不敢辭為詳言其作詩之先后所就如此以貽之
16.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歷乎其變歷:經歷
B.能令人永懷三嘆而不能置者置:棄置
C.謂其能擅才人之席者也已擅:擅長
D.云步負雋才,掇科名掇:取得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處乎其常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B.而決無不傳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C.云步謁選得一官之秦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D.其所遭如彼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18.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古今之詩有“才人之詩”與“志士之詩”兩類,并對這兩類詩進行比較,得出“志士之詩”高于“才人之詩”的結論。
B.作者認為陶潛等人能將志士之詩推到極致的原因是,以高遠明達的性情作為詩歌本質,經歷世事變化而堅定學習,遭遇困頓煩惱而使學識更老成。
C.作者在文中分析了沈云步的詩歌創(chuàng)作道路,指出他的詩歌轉變與家庭出身、生平遭遇有密切的關系。
D.作者把總結詩歌史上的一般規(guī)律置前,又把對沈氏詩歌的個別研究置后,有意造成宏觀與微觀、一般與個別的前后對照。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予與云步早歲通門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詩序屬予予不敢辭為詳言其作詩之先后所就如此以貽之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一旦棄官歸來,訪余草堂,出近詩一卷示余。(3分)
。2)予蓋太息于其志,知其有所不得不作,而決其為可傳矣。(4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