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詩歌鑒賞:隔浦蓮近拍·中山縣圃姑射亭避暑作(2)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7-12 19:50:50

【賞析】
此詞通過描寫園圃中優(yōu)美的夏景來寄寓思鄉(xiāng)之情,寫景極為細膩生動,抒情自然而深摯,章法也很絕妙。
上片通過由遠及近,由邊緣漸至中心的方式描摹盛夏景色,勾勒出中山縣圃姑射亭的環(huán)境。作者采用綠色作為主要的基調(diào),然后在用暖色加以點綴,使用視覺和聽覺,大大增強了對景色的主題感受。
“新篁搖動翠葆,曲徑通深窈。”碧色的竹葉和幽徑蜿蜒的小徑,給人清爽舒適的感覺。夏日微風吹來,新篁搖曳,翠蓋亦隨之晃動,似覺涼生幾席。作者善于觀察,此處選擇了一些最能反映夏季生活特點的典型景物,如新篁,只有夏季才有,秋冬的竹子不能叫新篁。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驚飛鳥。”夏季果實豐收,“新脆”二字最富妙用,一個“脆”字,概括了脆豐碩果實的贊嘆,好像嘗到了新鮮脆嫩的果實,似覺果香四溢,齒頰留芳。“金丸落,驚飛鳥”,化用了李白詩句“金丸落飛鳥”(《少年子》),運用如“金丸”色彩斑斕的詞,令人目不暇接,此處金丸比喻夏果。
“濃翠迷岸草。”接著,作者目光轉(zhuǎn)移到池塘。作者運用了最能喚起讀者審美情趣的色彩美。夏季草木繁茂,江南大地成了綠色的海洋,眼前夏景,色彩斑斕,更富于迷人的魅力,令人神往。
“蛙聲鬧,驟雨鳴池沼。”郁郁蔥蔥的岸草,喧鬧的蛙聲,這些夏日里才有的典型事物被集中在一起來表現(xiàn)田園的生活,別有一番情趣。濃翠,形容岸草,比直接寫青草富于美感。著一“迷”字,就涂上了詞人的主觀感情色彩,賦予了青草以迷人的吸引力。尤其是對池蛙的生動描繪,驟雨前那種濕潤的、帶著泥土芳香的氣味。如見其景,如聞其聲。作者通過繪畫布局手法,使盛夏景色的安排各得其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美的境界。
下片由寫景到抒景。“水亭小。”周圍環(huán)境描寫縮小到詞人具體住處,一座小小的臨水亭院,水亭,亦即姑射亭。為本篇的主景。
“浮萍破處,簾花檐影顛倒”,這句化用杜甫詩“燈前細雨檐花落”。其實在杜甫之前,還有人用過“檐花”。丘遲詩“共取落檐花”,何遜詩“檐花落枕前”,李白詩“檐花落酒中”,李暇詩“檐花照月鶯對棲”,都用了“檐花”,各人所寫自不相同,不能盡合。周邦彥用“檐花”加上“簾影”只是化用前人詩句描寫他所居亭院的幽美、閑靜。與前所寫環(huán)境之幽美互相組合,協(xié)調(diào)一致,更增進了環(huán)境的整體美。沒有必要和杜甫所寫的“檐花”用意相合。所以《野客叢書》不同意《苕溪漁隱叢話》的意見:“詳味周用‘檐花’二字,于理無礙,漁隱謂與少陵出處不合,殆膠于所見乎!大抵詞人用事圓轉(zhuǎn),不在深泥出處,其組合之工,出于一時自然之趣。”
“綸巾羽扇,困臥北窗清曉”,由周圍環(huán)境寫到住所,由住所寫到住所中的主人。從遠到近,由大到小,范圍逐步收縮,最后集中到人,足見其層次結(jié)構之謹嚴。“困臥”二字正與“水亭小”相呼應,表示他此時雖在避暑,但心情并不愉快。他有一首《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下片云:“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枕簟,容我醉時眠。”這與《隔浦蓮近拍》是同在溧水夏天寫的?梢娝阡嗨紊闲那榭鄲灒榫w消沉,有如社燕飄流之感。因此,他也和古代許多士大夫文人一樣,在仕途不得意時,總是想歸故鄉(xiāng)。
“屏里吳山夢自到。驚覺,依然身在江表。”作者從“臥”字起筆因屏上所畫吳山而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山水,不覺在“困臥”中夢游故鄉(xiāng)。直到寫到夢醒后,“依然身在江表。”一筆剎住不再往下說,他那失望、惆悵的心情,可以思而得之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