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列傳第一百九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8-01 15:17:49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列傳第一百九
劉仲武,字子文,秦州成紀人。熙寧中,試射殿庭異等,補官。數(shù)從軍,累轉禮賓使,為涇原將。夏人謀犯天圣砦,渭帥檄諸將會兵,約曰:“過某日賊不至,即去。”仲武諜得的期,乞緩分屯。帥不樂,但留一將及仲武軍,如期而敵至,力戰(zhàn)卻之。吐蕃赴懷德、狼阿章眾數(shù)萬叛命,仲武相持數(shù)日,潛遣二將領千騎扣其營,戒曰:“彼出,勿與戰(zhàn),亟還,伏兵道左。” 二將還,羌果追之,遇伏大敗,斬首三千級,復西寧州。未幾,懷德、阿章降,從高永年西征。仲武欲持重固壘,永年易賊輕戰(zhàn),遂大敗。仲武引咎自劾,坐流嶺南。命未下,與夏人戰(zhàn),傷足。朝廷閔之,貸其罰,以為西寧都護。童貫招誘羌王子臧征仆哥,收積石軍,邀仲武計事。仲武曰:“王師入,羌必降;或退伏巢穴,可乘其便。但河橋功力大,非倉卒可成,緩急要預辦耳。若稟命待報,慮失事機。”貫許以便宜。仆哥果約降,而索一子為質(zhì)。仲武即遣子錫往,河橋亦成。仲武帥師渡河,挈與歸。貫掩其功,仲武亦不自言;兆谇彩钩皱X至邊賜獲王者訪得仲武召對帝勞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之降河南綏定卿力也。問幾子,曰:“九人。”悉命以官,錫閣門袛候。仲武知西寧州,徙渭州,召為龍、神衛(wèi)都指揮使,復出熙州、秦州,遷步軍副都指揮使。熙帥劉法死,又以熙、渭都統(tǒng)制攝之。歷拜徐州觀察使、保靜軍承宣使、瀘川軍節(jié)度使,以老,提舉明道宮,再起為熙州。卒于官,年七三,贈檢校少保,謚曰田威肅。
《宋史·列傳第一百九》)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徽宗遣使持錢至邊/賜獲王者/訪得仲武/召對/帝勞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之降/河南綏定/卿力也
B.徽宗遣使持錢/至邊賜獲王者/訪得仲武/召對/帝勞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之降/河南綏定/卿力也
C.徽宗遣使持錢至邊/賜獲王者/訪得仲武/召對/帝勞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氣 之降/河南綏定/卿力也
D.徽宗遣使持錢/至邊賜獲王者/訪得仲武/召對/帝勞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之降/河南綏定/卿力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試射,比試射箭,是古代武舉科目之一,唐代武則天始創(chuàng)選拔武將的武舉考試
B.徽宗,北宋皇帝趙佶的年號,古代皇帝可稱廟號、年號,“熙寧”,是宋神宗趙頊的年號。
C.質(zhì),人質(zhì),古代國家為了表示履行盟約,互派近親去對方國家做人質(zhì),如《戰(zhàn)國策》“觸龍見趙太后”中“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一句的“質(zhì)”,屬此義。
D.謚,謚號是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髙的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分為官謚和私謚。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仲武勇而有謀。夏人來犯,他探得準確日期,請求渭帥延緩分屯,渭帥不聽,后敵果然如期而至,他力戰(zhàn)退敵;吐蕃叛命,他遣將誘敵,設下埋伏,大敗敵人。
B.劉仲武勇于擔責。他隨髙永年西征,主張“持重固壘”,但高永年“易賊輕戰(zhàn)”造成大敗,劉仲武引咎自劾,被流放到了嶺南。
C.劉仲武勝不居功。童貫成功招降仆哥,實為劉仲武之功,童貫掩其功勞,但劉仲武也不自言其功。
D.劉仲武屢受恩寵。他先后被授予多種官職,九個兒子也都被授以官職;他死后贈檢校少保,謚威肅。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潛遣二將領千騎扣其營,戒曰:“彼出,勿與戰(zhàn),亟還,伏兵道左。”
。2)朝廷閔之,貸其罰,以為西寧都護。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