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國學經(jīng)典故事:韋編三絕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2023-12-06 15:37:13

韋編三絕
孔子少年時勤奮好學,17歲便因知識淵博而聞名魯國。到了晚年,孔子喜歡閱讀《易經(jīng)》,但因其意義難懂,他一遍看不懂,就再再翻閱、反復學習,直至弄通為止。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shù)闹亓俊?br />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后,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韋編)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最后,孔子把對《易經(jīng)》的研究心得,寫成了十篇文章,取名《十翼》。后人將《十翼》附在《易經(jīng)》后面,作為《易經(jīng)》的補充。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智慧小語:孔子有一句名言:“學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意思是說:學習一樣東西不如喜歡它,喜歡它不如感到學習它有樂趣。正因為孔子能夠這樣勤奮讀書、刻苦專心,才能成為一代圣人。
點擊查看更多:國學文化
試題下載:小學各年級試卷及答案下載
奧數(shù)網(wǎng)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