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小學新聞 > 教育資訊 > 正文

是你殘忍?還是我殘忍?

來源:大楚網(wǎng)教育論壇 文章作者:翟新運 2010-02-03 10:28:11

智能內容

 “關愛孩子”是每個媽媽的本能。不少媽媽對孩子百般呵護,她們都是“慈母”。

“慈母”當然愛孩子,而且是“一切都為了愛”。為了孩子,自己可以犧牲一切,包括金錢、面子、時間和個人利益。

先說一個故事。兩位媽媽,乘假日帶孩子出外游玩。兩個孩子爭著去放風箏,女孩用力一扯,風箏破了,男孩很生氣,一巴掌就掃過去,女孩立刻哭了。這時,男孩的媽媽臉色一變,就像觸電一樣從座位上彈起來,女孩的媽媽連忙把她拉住。男孩的媽媽急得脫口而出:“你真殘忍!”女孩的媽媽卻笑著說:“你才殘忍!”

是你殘忍?還是我殘忍?
  到底誰“殘忍”呢?男孩的媽媽說:“你眼看著孩子被打,哭了,身為母親,不去呵護,還阻止我去干預,這不是很殘忍嗎?”

女孩的媽媽卻說:“孩子爭吵算什么?被打一下,也沒受傷,為什么不讓他們去自己解決呢?”

兩位媽媽這時望向孩子,只見他們一同跑過來,說:“媽媽,風箏破了,你能把它做好嗎?”

愛孩子,就要關心孩子的未來

 

女孩的媽媽對“愛孩子”的理解是:提供機會讓孩子學習與人相處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以后能獨立生活,所以要提供她面對困難、親自解決難題的空間。相反,對孩子太多干預,替他安排一切,幫他解決一切難題,這樣一來,孩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將來怎能做事?怎能生活呢?所以對于孩子,過度表達慈愛并非真愛,而是“殘忍”。

這是有心理學依據(jù)的。孩子們在一起,爭爭吵吵是家常便飯,但是他們很快就會自己解決。孩子們就在這種爭爭吵吵、哭哭笑笑的歷練中不斷成長,學會了處事和做人。

有些媽媽可能要質疑我的說法,認為“這不是拋開孩子不管嗎?在孩子有困難的時候,讓他失去依靠,讓他感到孤立無助,哪個媽媽忍心啊?”

這就是上面兩位媽媽的爭論:誰才是“真殘忍”的問題了。為什么呢?讓孩子在發(fā)生困難的時候,立刻感到“失去依靠”、“ 孤立無助”,不正是身為媽媽的你造成的嗎?不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面對困難,獨立思考解決困難的辦法,他習慣了“依靠”,習慣了“被保護”,將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失去了媽媽這根“支柱”,立刻陷入“孤立無助”,沒有了解決問題、自我保護的能力,你教他怎么辦?這種不顧及孩子未來發(fā)展的“愛”,不就是“害”嗎?

美國人給這類“真殘忍”的媽媽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直升機媽媽”。因為這類媽媽就像坐在一架直升機上,一直在孩子的頭上盤旋,只要看到孩子發(fā)生什么事,就立刻空降在他面前,替他解決一切困難。這些直升機媽媽怕孩子受累受苦,怕孩子吃虧上當,所以總是搶在第一時間來替他排憂解難。這樣做的結果,孩子當前是無憂無難了,以后長大了怎么辦?臺灣人給這類孩子也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草莓一族”。新鮮的草莓,嫣紅可愛,但一磕碰就皮傷肉爛,慘不忍睹。

當然,這里不只是貫徹教育理念的問題,還有個保護孩子和教育技巧的運用問題。

做孩子的保護人,也做孩子的咨詢師

家長當然是孩子的“保護人”,但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保護應該有個“尺度”,更多的時候,他應該是孩子生活上的“咨詢師”。

“咨詢師”就是“顧問”,他的責任是給咨詢人分析問題的來龍去脈,協(xié)助他掌握真相,進一步,引導他思考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案的進行方式和可能得到的結果,讓他思考出最具備條件的、有效和可行的應對策略,進一步制定出最佳的行動方案。用在孩子身上,具體的做法就是:

第一步:通過和孩子的溝通,掌握問題真相。

掌握問題真相并不容易。如果家長平日和孩子的互動少,溝通不良,這時可能就會陷入“誤判”,或者是因孩子的“片面之詞”而激動,給孩子作出不適當?shù)闹甘;或者是斷然否定孩子的敘述,不能進一步體會他的感受,因而打擊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他陷于孤立無助。“挖掘”問題真相要依靠“同理心”,在自然平和的親子交談中去體驗孩子的感受,才能逐漸接近問題的核心。

第二步: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決定處理辦法。

這也是一個大難題。一般“護犢心切”的家長,往往會因為過度關切而緊張,沒經(jīng)過全盤考慮就插手孩子的事務,使事情越鬧越大,越搞越復雜,造成的后果卻必須由孩子承受,這也是“愛之反而害之”的成因。我認為家長這時應該謹記下列三個原則:

① 如果只是孩子之間的爭吵,沒有涉及肢體傷害的話,就采取“輕”、“緩”策略,引導孩子如何自己處理。“自己處理”不等于“不管”,而是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在沒有達到“不出手不行”的時候,要放得開,忍得住,靜觀孩子的互動;

② 如果已經(jīng)造成身體的傷害,甚至孩子的安全(包括身體、心理和生活環(huán)境)受到威脅,就應采取“重”、“急”策略,先安撫孩子,然后找幼兒園或小學老師咨詢——注意:是咨詢,不是投訴,其結果是請老師協(xié)助解決;

③ 如果問題已經(jīng)涉及對方家長,這就是既“重”且“急”了。雖然如此,為了孩子的處境,家長依然不能沖動,先找老師討論,請老師出面協(xié)調,將問題一一澄清,尋求彼此諒解,最終達致“雙贏”。

我特別強調“雙贏”,為什么?孩子的生活世界不該是“你死我活”或拉幫結派搶占地盤的世界。自己當然不愿意吃虧,也不能讓孩子在委曲求全的日子中生活與成長。但反過來,我們也不能培養(yǎng)孩子“得理不饒人”或凌駕他人、強悍對人的處世態(tài)度。成人世界可能需要的強勢斗爭,那是既成的現(xiàn)實所造成,但如果讓孩子養(yǎng)成“柿子揀軟的捏”的生活信念,他以后的社會關系將越來越惡劣,很難與人相處,最后陷入“孤立無援”的結局。

那么“雙贏”究竟有無可能?孩子的“優(yōu)越感”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自幼教育、本身的生活作風及處事態(tài)度等言傳身教養(yǎng)成的。反過來,處事委曲求全,自卑而不自信,也是父母自幼教育及言傳身教形成的。要實行“雙贏”的教養(yǎng)策略,先得搬掉“優(yōu)越感”和“自卑感”這兩頭“攔路虎”。那么,解鈴還需系鈴人,家長要從自身的改變做起,不然就無法對孩子實施有效的成長教育。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