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讀 > 正文

中國大學能順著常春藤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嗎?

來源:中國青年報 文章作者:匿名 2009-10-30 15:40:34

智能內容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9所高校近日聯(lián)合簽署協(xié)議,決定加強深度的合作與交流。九校聯(lián)盟被稱為中國的“常春藤”。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續(xù)梅則明確表示,教育部支持和鼓勵9所高校成立聯(lián)盟。
  正在參加由中國青年報社和團上海市委共同主辦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注冊大學生記者訓練營的8名校園媒體負責人受邀參加了《復旦青年》報社發(fā)起的一流大學主題討論會,他們分別來自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南大、浙大、中科大、西安交大,同時,記者也與來自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校媒負責人取得了聯(lián)系。作為同齡人中的意見領袖,他們是校園媒體報道的骨干力量,活躍在各大校園中,他們如何看待中國的“常春藤”?如何看待“一流大學”?
  “世界一流大學”,我們準備好了嗎?
  中國的高等教育何時才能趕超世界一流?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這個問題顯得越來越迫切。
  2009年10月8日,英國《泰晤士報》與英國著名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推出的2009 年世界大學排行中,美英兩國大學席卷榜單高位,中國香港有3所大學進入榜單前50名,而中國內地只有清華大學進入Top50,北京大學排在第53名,隨后是排名第104名的復旦大學。
  北京大學的何王舀對國內各高校紛紛提出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持保留態(tài)度:“我認為世界一流大學這種提法本身就有一定的問題,各個國家的大學應該是根據(jù)本國家本民族的特點建設切合自身需求的‘一流大學’,而非所謂的‘世界一流大學’,F(xiàn)在所謂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其實都是按照美國模式,跟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學莫斯科大學如出一轍,都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沒有充分考慮到自身特點和需求。”
  10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的學校主頁上有這樣一則新聞:《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周刊今年發(fā)布的2008年世界大學排名中,上海交大首次進入工程和通信技術類全球前50強,位列第48名。上海交通大學的周宙對此表示,上海交大近年來一直是想建設“綜合性的一流大學”,其實把擅長做到專長就很好,不是綜合性大學也能做一流大學。
  對于自己的大學何時能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韓旭的說法代表了九校學生的共識:“世界一流大學不是一日建成的。這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新時代的大學,有自己的優(yōu)勢:處在相對和平的外部環(huán)境,擁有便捷的網(wǎng)絡資源,但同時也要警惕這個時代的浮躁。”
  “國內第二校園”,看上去很美
  目前,國內外高校的交流多為精英團隊互訪,如學生領袖之間的互訪活動。但世界一流大學的時代,顯然應該以更開放的態(tài)度,給予更多學生以更多的機會和選擇。參加討論會的學生媒體負責人對這一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尤其是交流如何實現(xiàn)其應有的效應成為討論的焦點。
  “我們浙大和中國政法大學有一個交流項目,但是不受到追捧,這種中國大學之間的交流可能會簡化學生的負擔,但在資源上不具備競爭優(yōu)勢。”浙江大學的欒玉波認為,目前各校學生精英之間的互訪活動,不具普適性。
  “讓9所學校的老師和教學資源也流動起來”,是清華大學袁夢晨提出的設想,“讓北大每年評出來最受學生歡迎的10名老師輪流來清華開課,清華評出的老師也可以去北大。如果這些資源動起來,可能就不僅僅局限于學生互相交換、互相承認學分。”不同學校在硬件、國家提供資源、經(jīng)費和師資包括導師的力量等各方面都不一樣。而現(xiàn)有條件下,實現(xiàn)資源共享相對容易操作,如視頻教學、論文和數(shù)據(jù)庫共享等。
  但是對于“境內交換生”等合作的成效,他們大多表示持質疑觀望的態(tài)度。
  九校聯(lián)盟,“一次親密接觸”
  2009年10月13日19時40分,百度百科詞條“C9”的第九次完善首次加入了“中國版‘常春藤’聯(lián)盟”這個新解釋。
  此前一天,一年一度的一流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暨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上,國內首批進入“985工程”建設的9所高校,聯(lián)合簽署了《一流大學人才培養(yǎng)合作與交流協(xié)議書》,一致同意按照“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開展包括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在內的一系列合作,共同培養(yǎng)拔尖人才。由此,中國大學九校聯(lián)盟宣布誕生。
  這9所國內首批進入“985工程”建設的高校,雖然數(shù)量還不足全國普通高?倲(shù)的1%,但卻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許多重點教學和科研基地。可以說,他們占據(jù)了相對較多的教育資源。會否因此形成教育資源的壟斷?其它學校的擔心不無道理。
  復旦大學學科建設辦主任葉紹梁曾多次參與研討,他說:“這本來是一個為了建設一流大學,集合有同樣追求的高校,類似論壇的東西。同時從去年開始,嘗試在可行的領域開展合作。九校的提法與‘985工程’有直接關系,其中5所自‘七五’起就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單位。”葉紹梁很少使用“聯(lián)盟”二字,“但九校絕沒有壟斷的意思。”
  “我認為一流高校間可以實現(xiàn)聯(lián)盟,但要像三明治那樣,要有層次,縱向間可以有溝通的渠道。”欒玉波補充道。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