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小學新聞 > 教育資訊 > 正文

小學生識字要“瘦身”?識字教學怎能隨心所欲!

來源:文匯報 2007-10-15 09:15:51

智能內容

   今年秋季開學,上海市教委又提出“減負”新舉措,將小學低年級學生2000字識字量的學習時間從2年調整為3年。但對于這一規(guī)定仍有人提出質疑,認為這個識字量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還是偏高,有點操之過急。實際上,這里提到的是漢字教學中識字數(shù)量與年級分布的問題。對此問題,目前還是眾說紛紜,沒有科學的依據。根據筆者所在的上海哲社課題“基于語料庫的上海市基礎教育教材語言資源的建設與應用”課題組2006年以來獲取的初步研究數(shù)據來看,一個簡單的“操之過急”很難說明識字教學的問題。
    
小學生要識多少漢字?
    
    有人以語言大師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為例,指出像這樣一部經典文學作品只用了2413個字,為什么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就要識2000個漢字呢?要知道經典作品大部分是青年人或成年人――也就是二十歲左右的人――才能讀得懂的。這個立論看起來很有道理,其實并不符合識字規(guī)律。試舉一例,《安徒生童話選集》和《格林童話選集》是屬于低年級閱讀的優(yōu)秀童話作品,前者用字1907個,后者用字2186個,兩者相加扣除重復用字,需要2553個。這說明小學生在讀兒童文學作品時,其識字量已經超出閱讀《駱駝祥子》需用的漢字。那是不是可以認為小學生讀《安徒生童話選集》和《格林童話選集》這樣的作品太深了呢?是不是也操之過急了呢?
    
    實際上,關于漢語識字教學有三個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一是識多少字,二是識哪些字,三是怎么識。對于一般人應識漢字的數(shù)量,研究者已經有了大致的共識。對外漢語方面,法國學者安雄通過研究指出,掌握1300-1800字左右的漢字就可以突破“漢字關”,而他制定的《一級閱讀字表》只有1440個漢字。母語方面,1988年《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所確定的2500個常用字覆蓋各類讀物的比率是97.97%,那么,2500字的認讀數(shù)量大體可以作為突破“漢字關”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無論在中國古代還是當代,對常用漢字的選擇大都在2000―4000字之間浮動,即3000字上下。至于小學生應識多少漢字,一般來說,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識字數(shù)量也大都以1988年《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的數(shù)量為依據,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要求識字的總量在2500-3500字之間徘徊,且通常把小學二三年級作為識字教育的重點階段,為基本讀寫和其他學科的學習掃清主要的文字障礙。
    
小學生應識哪些漢字?
    
    社會輿論對識字總量的過分關注往往掩蓋了更為重要的問題:為了小學生將來的生存和發(fā)展,究竟應識哪些字?先識哪些?后識哪些?怎么識?對于“識哪些字”的問題,一般以為,以《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為依據即可。問題在于,當下社會生活用字情況已經與1988年《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制定時有了變化,這一變化并未能及時在字表中反映出來。比如“閥”字在2500個常用字表里有,而在語文教材中無,在我們課題組整理的100多萬字次的課外閱讀語料中也只出現(xiàn)過2次;再如“糠”字在2500個常用字表里有,在小學各科教材中都未曾出現(xiàn)過,在100多萬字次的課外閱讀語料中只出現(xiàn)過4次。再者,《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只是較為籠統(tǒng)的提供了2500個常用字和1000個次常用字,這種區(qū)分很難直接用于語文教材,以對漢字進行科學、合理的學年分布,從而確定每個學年究竟應該識哪些漢字。因此,確定小學生要識哪些字,是否單純以《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為依據,也還值得討論。
    
    實際上,教材編寫也并未完全遵循2500個常用字的標準。根據我們的調查統(tǒng)計,上海現(xiàn)行版語文教材出現(xiàn)的漢字總量約為3870多個,除數(shù)學、英語以外的其他學科共出現(xiàn)漢字3560多個,其中到小學三年級時,其他學科出現(xiàn)的漢字總量已經高達2875個!都已遠遠超出2000字的識字要求。所以,即使假定小學前三年識2000字的任務過重而應“瘦身”,那么,應該“瘦”哪些字呢?沒有依據。如果語文教材中削減了,其他科目是不是也要相應削減?如果語文一科削減而其他科目不減,勢必會造成教材用字的混亂,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如果其他科目相應削減,怎么減?會不會影響學科的教學體系?這些問題顯然都不是一個簡單的“識字瘦身”所能解決的。
    
    我們以為,確定小學生應識哪些字,要根據社會生活用字情況(一般人應識漢字)、小學生課外閱讀用字情況(小學生實際接觸的漢字)、小學各科教材用字情況(小學生實際認讀的漢字)綜合考量而來,并要根據漢字本身的特點和漢語認知心理等相關研究,以明確“各學段小學生能夠識多少漢字”和“識哪些字為宜”。
    
缺少一個標準的等級字表
    
    實際上,小學生在低學段要不要識2000字的爭議背后,有兩個問題需要引起注意。一是我們缺少一個標準的等級字表,難以確認每一學年應該識哪些字。而《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分成常用和次常用兩級,過于籠統(tǒng),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并沒有實際參考意義。二是由于缺少等級字表,對于教材里出現(xiàn)的漢字應當如何處理,是會讀、會寫,會釋義,還是會用,這些也缺少科學的依據。雖然課程標準已經把識、寫分開,然而對具體識、寫哪些字,并沒有給出依據。因此,教師往往把凡是教材中出現(xiàn)的漢字統(tǒng)統(tǒng)以“四會”目標來要求,加之識字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從而加重了課業(yè)負擔。
    
    20世紀以來,各部門和學者研制出的漢字等級字表至少有十幾種,然而限于語料選擇、庫規(guī)模和研制方法等問題,沒有一種字表被大陸語文課程標準或統(tǒng)編教材采用。倒是1990年《小學中國語文科課程綱要(香港)》在綱要后面附了比較詳細的“分級常用字表”。我們以為,參考香港課程標準的做法,加強漢字研究、識字教學方法研究和教材編寫之間的聯(lián)系,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教材用字方面的統(tǒng)籌規(guī)劃,盡快研制出“通用漢字等級字表”是解決當前漢字教學難題的當務之急。有了等級字表,確定了分學年應識漢字的數(shù)量與內容,也才談得上“如何呈現(xiàn)”(教材編寫)和“怎么學習”(識字教學方法)的問題。
    
識字教學不能隨心所欲
    
    有學者指出,識字教學往往“隨著某種社會輿論和長官意志而變化”,對于識字量的要求“都是規(guī)定,大起大落,科學根據卻始終沒有亮出來”。當然,大家都來關心識字教學是好事,但不要把識字教學當成一件隨心所欲的事情,以為識字量是可以任由主觀感覺隨意增減的。我們以為,圍繞識字教學,要警惕“識字大躍進”和“隨意瘦身”兩種非理性因素的干擾;要科學、嚴肅、認真的對待這個事情,并將相關的理論研究與識字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我們的識字教育,促進下一代的正常成長。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關于小學識字方法的研究已經不下于200種,有的還進行了實驗,但是很少對他們進行研討、總結,得出科學的評價,大部分都自生自滅了,這是很遺憾的事情。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