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5-06 08:33:04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閱讀 志愿案例 啟蒙教育 閱讀材料
[案例]
一節(jié)《狐貍和烏鴉》的公開教學課已接近尾聲,執(zhí)教的王老師對學生說:“學完了課文,你想對狐貍或烏鴉說些什么?”
孩子們異常興奮,高舉小手,說的清晰、流暢,童聲、童趣、童稚充斥著整個課堂。
“烏鴉你真是太笨了,狐貍的話你也相信。”“烏鴉你太愛聽好聽話了,才落得這樣的下場,你可要接受教訓呀!”“烏鴉,以后千萬別上當受騙了。”“狐貍,你太狡猾了,騙子是沒有好下場的。”……
對于孩子們的回答,王老師都給予肯定,給于鼓勵。
冷不防,教室后面的一個小男孩站起來說:“老師,我能喜歡狐貍嗎?”“能把你對狐貍說的話告訴大家嗎?”王老師微笑著對他說。“狐貍,我喜歡你,喜歡你的聰明。因為你能想辦法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弄到手。”
“喜歡狐貍?”孩子們開始竊竊私語。小男孩等待著老師的評判。“你很聰明,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好。”王老師依然微笑著對小男孩說。小男孩顯得有些興奮。
……
[反思]
我們都知道,《狐貍和烏鴉》,有它自己的價值取向:光愛聽好聽話,很容易上當受騙。案例中的教師,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時放棄了對學生價值取向的引導。在閱讀課文時,孩子們的閱讀體驗可能出現(xiàn)偏差,甚至見解偏激,這在學習過程中是正常的,真實的。關鍵是我們不能拋棄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無視學生認識的偏差,應該及時調整學生的體驗,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獨特體驗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作為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創(chuàng)造精神、才能使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也才能使學生的生命得以自主發(fā)展。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對什么都可以熟視無睹,對什么都聽之任之。如果是沒有基本準則的多元理解不也等于無元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