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試題庫 > 期末試題 > 語文期末試題 > 六年級語文期末下冊 > 正文
2009-05-27 21:20:40
2005年度小學語文六年級質(zhì)量檢測試卷
一、聽力(10%)
(一)聽讀短文(讀三遍),照樣子填表。(6%)
凌晨四點 牽; 吹起紫色的喇叭
。 ) 薔薇 ( )
( ) 睡蓮 ( )
。 ) 萬壽菊 ( )
。 ) 煙草花 ( )
。 ) 月光花 ( )
( ) 曇花 ( )
。ǘ┎煌幕ㄔ诓煌臅r間開放,原因主要有兩個:(2%)
。ㄈ┯米约旱脑捳f說"花鐘"的意思。(2%)
二、閱讀(50%)
(一)默寫下列詩詞中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話(8%)
1、《卜算子o詠梅》:
2、《長歌行》:
3、《示兒》:
4、《春夜喜雨》:
。ǘ┰谔尤ト顼w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 )罷了,只有( )罷了;……過去的日子如( ),被( )了,如( ),被( )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 )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上,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 )?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4%)
2、這段話讓你體會到什么?你會帶著怎樣的感情來朗讀這段話?(4%)
3、想一想,"過去的日子"還好比什么,仿照文中的寫法,再寫一句。(2%)
。ㄈ鹾鸵粋陌生人會晤并開始一種關系□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她深有感觸地說□我小的時候總是羞羞答答的□有時甚至到了凡事都縮手縮腳的程度□后來我強迫自己歡迎別人進入自己的世界□強迫自己走向生活□終于體會到廣交朋友是多么使人精神振奮□
1、在□里給這段話加上標點符號。(4%)
2、結合自身體會,用一段簡短的話說出你對"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感悟。(3%)
。ㄋ模┦占Y料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通過書報雜志查閱資料,還可以上網(wǎng)查閱。查閱資料時要明確查找的方面,學會瀏覽,把需要的資料找出來,有的還可以摘抄、復印或剪貼下來。另外,調(diào)查采訪、進行實驗、觀看音像資料等,也是收集資料的方法。我們要提高這些方法,養(yǎng)成收集資料的能力,逐步學會注意收集資料的習慣。
1、這段話講了那幾層意思?(2%)
2、文中列舉了那些收集資料的途徑和方法?你還用過什么方法?(4%)
3、找出最后一句話中的語病,把正確的句子用鋼筆工整地寫在下面的方格里。(4%)
。ㄎ澹 走遍天下書為侶
[英] 尤安·艾肯
如果你獨自駕舟環(huán)繞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哪一樣?美麗的圖畫、一本有趣的書、一盒撲克牌、一個百音盒、還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難選擇。
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
一本書,我聽到有人感嘆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一趟下來,你可以把它讀上一百遍,最終你能背誦下來。
對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讀上一百遍,我愿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這有什么關系呢?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會愿意再見到他們了吧? 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你喜歡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經(jīng)見過你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有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首先我會思考故事中的人為什么會這樣做,作家為什么要寫這個故事。然后,我會在腦子里繼續(xù)把這個故事編下去,回過頭來品味我最欣賞的一些片段,并問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們。我還會再讀其他部分,并從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東西。做完這些,我會把從書中學到的東西列個單子。最后,我會想象作者是什么樣的,他會有怎樣的生活經(jīng)歷……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你自己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
1、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2%)
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給你什么啟示?(2%)
3、把你從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列在下面:(3%)
4、"故地"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對最后一段話理解。(5%)
5、照樣子,寫句子。(3%)
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 )。
你總能 ( ),不管( )。
三、習作(40%)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個,按要求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注意書寫工整,行款格式正確,卷面整潔。
。ㄒ唬┫虼蠹彝扑]你喜歡的一本書,讓大家讀了你的文章,也對這本書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不過動筆之前先想一想,這本書有哪些吸引我的地方?我想按什么順序來給大家介紹?
(二)仿照劇本《奴隸英雄》,把課文《矛與盾》改編成一幕精彩的課本劇。 [附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如何?"其人弗能應也。] 可別忘了先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場景哦!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