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3 20:45:42 下載試卷 標簽:童話故事 環(huán)境 教師 高中生活 哲理故事
教學要求:
1、懂得只有認真、虛心、耐心、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本領學到手。
2、借助漢語拼讀準字音,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nèi)容;回答課后的思考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鳳凰老師說的話及小燕子認真學習的詞、句、段并進行朗讀訓練。
2、了解童話所要說明的道理。
教學準備:
1、課文插圖動畫片。
2、學藝鳥兒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1、揭題。
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談談對課題的理解,提出問題。
2、理解課文大意。
出示多媒課件:課文自學提綱:
。1)、借助漢語拼音讀通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默讀課文,思考:文中群鳥指哪些鳥?向誰學藝?學習的結果怎樣?
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討論自學題(1),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寫群鳥跟鳳凰學搭窩的事)
看課文插圖動畫片,討論自學題(2)。
文中群鳥指哪些鳥?(投影出示課文插圖,學生回答,老師出示鳥兒圖片)學生說圖。那么多鳥來學搭窩,它們學習的結果怎樣呢?(學生回答,老師板書:不會搭;很粗糙;漂亮、結實、暖和)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呢?(課文最后一段)全班齊讀課文最后一段,注意讀出感情。
二、教給方法,導讀理解。
1、許多鳥都向鳳凰學搭窩,為什么學的結果不一樣呢?它們各自是如何學習的呢?大家找一找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寫群鳥搭窩的。
指名讀第2——6小節(jié),說說這部分寫什么內(nèi)容。(寫群鳥搭窩的經(jīng)過,因為這幾小節(jié)分別寫了群鳥怎樣向鳳凰學搭窩的,所以可以歸納為一段,就是寫群鳥學搭窩的經(jīng)過。)
2、學生默讀第2小節(jié),用“~~~”勾出老師說的話,在關鍵詞下打上著重符號。再看看貓頭鷹聽鳳凰講話時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大屏幕出示鳳凰說的話。
學生讀鳳凰說的話。理解“耐心”的意思,理解鳳凰說的話。(板書“耐心”)
指名讀貓頭鷹想和做的句子,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貓頭鷹什么態(tài)度?(驕傲自大)從哪些詞看出它驕傲?(“話剛開了個頭”“只是”“不見得”“有什么好學的”)。練習朗讀,以上這些地方說明貓頭鷹不虛心,讀時要加重語氣,速度要適當放慢,把它傲慢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
貓頭鷹學會搭窩了嗎?
剛才大家跟老師按鳳凰怎樣教和貓頭鷹怎樣學這兩個方面,抓重點詞語這一段的內(nèi)容,現(xiàn)在你們用“||”把文章按“教”和“學”分開。
下面請同學們按上述學習方法,分小組自學3——5小節(jié)。要求:(1、)找出各小節(jié)是寫誰學搭窩的;(2、)按“教”和“學”兩層意思用“||”把文章分開;(3、)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文章內(nèi)容。(學生自學、交流學習情況)
老鷹、烏鴉、麻雀學會搭窩了嗎?為什么?(學生回答)指名學生將它們的圖片和學習的結果相對應。
師:老鷹、烏鴉、麻雀都沒有按鳳凰開始教導的話去做,沒有耐心地把話聽完,而且看不起老師,驕傲自大,滿足一知半解,所以沒有學到真本領。
三、挖掘內(nèi)涵,深入理解。
默讀第6小節(jié)課文,用“~~~~”劃出鳳凰老師說的話,看看有幾句,每句講什么?
大屏幕出示老師說的話。
第一句講什么?(學好一樣本領,除了要耐心,還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用“**”勾出關鍵詞。板書“不怕苦不怕累”。齊讀這句話。
第二句講什么?(搭好窩要按順序一步一步付出艱苦的勞動。)找出表示搭窩順序的詞(先、再、然后),再找出表示動作的詞(叼、拌、壘、鋪)。
第三句講什么?(住這樣的窩舒服。)為什么住這樣的窩才舒服呢?(因為付出了艱苦的勞動,從這里我們還可以體會到舒適的環(huán)境、幸福的生活要*艱苦的勞動來創(chuàng)造。)齊讀老師說的話。
小燕子學會了嗎,為什么?再播放課文插圖動畫片,幫助學生對比、思考。(學生回答,盡可能打開思路。)請學生將小燕子的圖片擺放在適當?shù)奈恢蒙稀?/p>
老師小結:小燕子虛心拜師,專心聽講,了解了搭窩的全過程,并且記住了鳳凰諄諄教導的話,學一樣本領,既要有耐心,又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所以它學會了搭窩,而且搭的窩漂亮、結實、暖和。
四、聯(lián)系實際,理解道理。
大屏幕出示思考題:學了這個童話故事,你們受到哪些啟發(fā),明白了什么道理?(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
老師或?qū)W生播放課文動畫片,學生上臺講故事,并在最后講明自己懂得的道理。
板書:
群鳥學藝
貓頭鷹 學本領
老鷹 不會搭 有耐心
烏鴉 不怕苦
麻雀 粗糙 不怕累
小燕子 漂亮 結實 暖和 認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