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5 20:39:23 下載試卷 標簽:圖形 測量 課件 學習方法 填報指導
教學內容: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目標: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用厘米量較短的物體。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刻度尺、圖釘、各種不同長度、不談色的紙條。
教學過程
步驟師生活動修改意見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讓學生用小木塊來量一量一張紙條的長度。
2、讓學生談自己在量的過程中的感受。
3、貼在黑板上一張紙條,讓學生來量。(很不方便)
4、說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塊來量物體的長度很不方便,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刻度尺。
認識厘米
(1)出示刻度尺,請小組內先說說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識。
。2)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小結(主
四、要讓學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讓學生量一量身邊的一些物體,說說那些物體的長是1厘米。(圖釘,某個手指等)
。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實際長度。
用厘米量
。1)小組合作,兩個小組的紙條,并討論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學生總結方法:量時要把持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在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這張紙條的長度就是幾。
。3)請一名學生量黑板上的紙條,邊量邊說量的方法。
鞏固練習
練習一第1題
讓學生說說量的方法
第2題
量出幾厘米,就在紙條上畫上豎線,寫上幾厘米。
第3題
練習是,一要學生明確量的地方,二指導學生測量的方法。
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反思
第三課時
教案設計者:姬王小學——田茂慶
教學內容:認識米用米量
教學目標: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較長的物體要用米做單位,會用米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米尺、繩子、學生尺、等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引起認知沖突
請學生用厘米量黑板。(課獨自探索,也可與他人合作)
展開
認識米
提問:這樣測量你感覺怎樣?
(麻煩)
要想方便的測量就要認識另外一種尺子——米尺。
介紹米尺
展示米尺,告訴學生從1—100厘米著一段正好是“1米”。
建立表象
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獲蔣兩臂張開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用米量
用不同的方法測量1米的繩子長是多少厘米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