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8 23:08:35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
上了一堂語文課《北大荒的秋天》整節(jié)課下來感覺很吃力,大大的聲音、焦急的心態(tài),讓我疲憊不堪。其實,這節(jié)語文課的目標很明確,設計的環(huán)節(jié)也比較簡單:劃出優(yōu)美詞句通過反復的朗讀感受文字的優(yōu)美以及北大荒景色的美妙,以達到背誦的目的。但課堂中遇到的情況讓我一籌莫展;靵y的課堂組織,學生朗讀難以入境,注意力不集中,似乎都擾亂了我的教學計劃,于是,我采用大聲的講解試圖控制失控的課堂,挽回學生喪失的學習注意力。聲音大了,注意力集中了,但課堂的氛圍卻凝固了,課堂的推進又難以進行了,急路躁情緒繼而產(chǎn)生,如此不斷的惡性性循環(huán)導致了教師的身心焦瘁,學生的死氣沉沉。
一、課堂組織混亂
特級教師于永正曾經(jīng)說過大意是這樣的話:備教材我努力讀文本,讀到自己有感悟,有所得才敢上臺;備課時我都結(jié)合課文確定幾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各積極性的措施,才敢放心。相比之下,自己的備課單一得很。只備教學流程,不考慮組織藝術(shù);只想留下空間等學生生成,自己不作充分的預設。心中無數(shù),這樣登上臺,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也就正常了。
二、教師的激情就該大聲嗎?、
情感無疑是本站的生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是學生讀書的重要要求。而學生的感情從哪里來,一是靠研讀語言文字感情出來的。一是靠教師的情感渲染的。我在課堂上提高嗓門的喊,讀,卻讓學生失去了自我,迷失主見,破壞了良好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
三、藝術(shù)的點化
教學是一門永遠的藝術(shù),點化就是一種高深的藝術(shù),我在課堂中變點化為講解,不停地講解,顛三倒四反來復去講解真是磨破嘴皮費透心。學生聽得索然無味眼光呆滯,課堂猶如散沙。
其實細忖之,教師反復講是教師分析問題把握本質(zhì)能力低下的表現(xiàn)。真正有水平的老師,一言擊中要害。少一句擊不破,多一句則嫌多,學生在老師的四兩撥千斤的點撥之下,留下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
語文教學更需靈氣,更需要有睿智的老師。靈氣與睿智又來源于教師對文本的深度解讀,來自于對老師在實踐中不斷磨礪,來自于教師對操作的總結(jié)反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