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9 23:08:12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能借助觀察圖畫讀懂例文《脫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能通過討論交流,明確觀察多幅圖作文訓練的要領。
3、能有順序地、比較細致地觀察書上提供的兩組圖,選你喜歡的一組,練習寫一件事。
二、教學重點:能有順序地、比較細致地觀察書上提供的兩組圖,選你喜歡的一組,練習寫一件事。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觀察畫面,學習例文,總結要點
1、圖上有幾個人物?能說清圖上人物的關系并給他們分別取個名字嗎?
2、這四幅圖寫了一件什么事?
3、分圖簡要說說圖的意思。
4、觀察第二幅圖的景物,引導學生思考敘述圖上場景的順序。
。1)要交代小樹所在的地方。
。2)要描寫小樹在寒風中的樣子。
。3)想象小華對小建說了些什么。
。4)引導學生看圖口述。
5、積累詞匯,理解運用
自言自語 姹紫嫣紅 興奮不已 優(yōu)美典雅
得意洋洋 耷拉腦袋 抓耳撓腮 目不轉(zhuǎn)睛
靈機一動 夜以繼日 身心投入 專心致志
一絲不茍 悄無聲息 喜上眉梢 無言以對
6、教師小結:
這四幅圖畫的是小建的媽媽給小建買了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很暖和,由此想到要為家門口的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的小樹穿棉衣的事。全文按圖寫了四段話,交代了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他們看到了什么,他們是怎么想的,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樣的方法仔細觀察下面兩組圖,也請大家選你自己喜歡的一組,練習寫一件事。
二、觀察圖畫,運用要點,分圖口述
1、觀察第一組圖,說說這三幅圖講了一件什么事,給這件事加個題目,給圖中人物起個名字。
(講的是要愛護公物,不能亂寫亂畫的事。小猴子叫孫小圣,熊貓叫常助林。題目可以是“我錯了”)
2、觀察第一幅圖。
說說圖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3、觀察第二幅圖。
這時他們到了什么地方?孫小圣做了什么?常助林怎么做的?
說說孫小圣是怎么想的,常助林是怎么勸阻的。
4、觀察第三幅圖。
常助林在做什么?孫小圣的表現(xiàn)怎樣?
說說常助林怎么批評孫小圣,孫小圣的態(tài)度怎樣,孫小圣會怎么說。
三、學生練寫,指名點評,修改文稿
同座同學先看圖分段口述,再連起來完整地說,相互補充,相互糾正。學生練寫,教師巡回檢查指導,收集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
習作一
板書設計 孫小圣到此一游
我錯了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復習本次寫作要求,能通過討論交流,明確觀察多幅圖作文訓練的要領,
提出修改意見。
2、能進一步有順序地、比較細致地觀察書上提供的兩組圖,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教學重點:進一步明確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教學準備:部分學生的習作。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寫作要求,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學習,并指導修改。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讀兩遍,不通的句子改過來,不會改,可以請教老師同學。
2、添詞句。方法:小組討論,互提建議。修改效果自評辦法:自己讀讀修改前后的作文,覺得有進步就給自己畫上一朵紅花;ピu辦法:請小組其他成員或班上其他同學讀兩篇作文,有進步就給打朵紅花,看誰得的紅花多。
二、優(yōu)秀習作全班朗讀。
暑假里,孫小圣和小黑去公園游玩。公園里有枝繁葉茂的大樹,嫩綠的小草,清澈見底的湖,漂亮的假山和可愛的小鳥。孫小圣看到前面有一塊大石頭便一下跳了上去。他一只腿抬起來,另一只腿立在石頭上,手放在頭頂,想要看看前面的風景。小黑回頭看到后不停地搖手,焦急地喊:“不要站在石頭上,那樣危險。”
孫小圣下了石頭往前走,他們走呀,走呀來到了亭子里,亭子周圍的風景漂亮極了,有碧波蕩漾的湖水,倒映著孫小圣的倒影。孫小圣想:這個地方真美。∥襾砹魝紀念吧。只見他兩腿夾在柱子上,尾巴勾在柱子上,手拿著毛筆,寫著:孫小圣到此一游,邊寫邊得意洋洋地說:“小黑,我留好紀念了,你也來留個紀念吧。”小黑招呼他下來,焦急地說:“你快下來吧!”
小黑把孫小圣拉到了一塊空地。小黑嚴肅地說:“你這樣做不對,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那公園不就變丑了嗎?”孫小圣羞紅了臉,手放在頭頂,輕聲地說:“對不起,我下次不敢了。”接著,孫小圣和小黑把寫在柱子上的字擦掉了。太陽公公看到后開心地笑了,小鳥也在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
三、選擇兩名學生的習作進行點評
四、修改文稿,指導謄寫。
課前思考:
“看例圖,讀例文,學習寫多幅作文”關鍵要做到:
1、仔細觀察,看懂每幅圖的意思,弄清每幅圖之間的聯(lián)系。
2、展開想象,畫面上沒有的內(nèi)容,要通過合理的想象與聯(lián)想來寫。
3、重點突出?梢赃x一兩幅寫具體些。
4、層次分明。一般每段寫一幅圖。充分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力是非常重要的。[1] [2] 下一頁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