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硬紙板或是木條制作三角形和四邊形的連桿。固定連桿的AB點,則三角形連桿的C點也被固定(圖1),但四邊形連桿的C和D點都可以自由活動(圖2)。
這個現(xiàn)象說明三角形連桿本身的結構就具有剛性,四邊形連桿則不具有剛性。
傳統(tǒng)自行車結構的后半部利用了三角形的剛性,但結構的主體部分BCDE卻是個較薄弱的設計(圖3),因為它完全是靠焊接的強度在支撐前輪叉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利用三角形剛性結構的例子(圖4和圖5),如躺椅或是折疊椅、窗戶的支架、屋頂木梁的結構,以及旋轉晾衣架。仔細觀察燙衣板和秋千架的結構,以及傳統(tǒng)牧場里用5根橫木做成的柵欄門。下次你經過建筑工地時,看看工地的腳手架上是不是有許多對角線方向的支架,以形成可以增加結構剛性的三角形。觀察起重機的起重臂和鐵路上的橋梁,這些物件都必須承受非常大的負荷,因此通常設計成三角形的格子結構。
說明該如何利用長8cm的硬紙板條,以端點互相連接的方式,搭建出可以跨越28cm寬間隙的橋。四邊形只要加上支柱,可以形成兩個三角形而成為剛性結構(圖6)。下列的四邊形結構物中(圖7),有哪些具有剛性?請實際制作模型再加以判斷。
親自動手制作這些模型能使你更了解建造剛性結構物的概念。有了以上的基礎,現(xiàn)在可以開始試做六邊形的剛性物體(圖8)。試驗這些六邊形結構物的剛性,再研究要如何在邊形上加支柱,使其更為堅固。
解答與分析
當我們把三角形看成實體結構時,其最重要的性質就是三角形所具有的剛性,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這個性質比3個角度和或是面積更有意義。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實際應用的例子,是很值得探討的題目。
利用紙板做的等邊三角形可以搭成能跨越間隙的橋,由此即足以證明并不需要更長的橫梁就能跨越寬闊的間隙。
用15條8cm長的紙板做成的橋就可以跨越寬28cm的間隙(圖1)。
問題圖7中所有的四邊形結構都具有剛性,雖然實際制成的模型可能會因為連接處松動而略有活動。
只要用3根對角支柱就可以使六邊形成為三角形的組合而具有剛性,如圖2所示。一般而言,n邊形只要加上n-3根支柱就可以成為具有剛性的結構,這點相當值得研究。問題圖8中的六邊形結構,只有第三個具有剛性。
這個探討三角形二維剛性結構的題目,可以與“三維的剛性結構”及“可變底邊的三角形”的題目互相參考對照。三角形的性質也是測量與航海的基礎,因此也可以與這些題目合并討論。這個題目的重點,是要從日常生活中發(fā)掘幾何的概念,并以動手實驗的方式獲得有用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