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名著介紹—— 《詩經(jīng)通解》
來源:天一國學 2009-06-17 19:21:54

《詩經(jīng)》研究著作。不分卷。近人林義光撰。林義 光,福建閩縣人,生卒年不詳。在古代文學、古漢語、古 文字學方面都有較深造詣,曾采鐘鼎遺文,審察六書,以 定文字的本形本義,著《文源》12卷。
《詩經(jīng)通解》編例,詩篇正文之下,每章有簡要注 釋,每篇之后分列“篇義”、“別義”、“異文”三部 分。“篇義”選錄諸家說解,“別義”多駁斥前人誤說, “異文”舉示各家文字異同,條理清晰,文字簡明。正 文之前,有“例略”一篇,頗有新見。如說后代儒生,每 托溫柔敦厚之辭,以釋怨怒之詩,這是“秦漢以后,貴 君賤民之說,習于人心”所致。書中論詩主旨,多以《詩 序》為根據(jù),并采毛、鄭之說。但認為《邶風·靜女》、 《衛(wèi)風·有狐》、《小雅·采薇》諸篇,《詩序》所說, 都不可通,所以也不是完全以《詩序》為準的。其書主 要特色,在于征引鐘鼎銘文,考證“文學孳生通假之故, 古書傳寫改易之跡”,以探究詩義。如說《小雅·常棣》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威”字古通作“畏”,并引 毛公鼎“疾威”、盂鼎“天威”,“威”皆作“畏”為 證。又說《小雅·雨無正》:“雨疑周字之誤,古金文 周字作□,形與雨近,故誤認為雨字也,‘周無正’謂周 無大臣耳。”皆其例。此書不拘于漢、宋諸儒習說,所用 方法,也較科學,論證較嚴謹。故能取得一些新的成就。 《詩經(jīng)通解》附《詩音韻通說》 1卷,有1929年衣好軒 排印本。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