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無魚的意思解釋及典故故事
來源:網絡 2009-06-21 11:23:27

水清無魚的意思解釋及典故故事
【成語】:水清無魚
【拼音】:shuǐ qīng wú yú
【解釋】: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伙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
【成語故事】:
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其實說的是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不要用放大鏡看人的缺點,如果過分地追求完美,不斷指責他人的過錯,就會失去朋友和合作伙伴。
我國有句古話說:“天下事,何時了;有些事,不了了;一定了,不得了。”這就告訴我們,有些事是在不了了之中得以解決的。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的一些不快,倘若非弄個誰是誰非、我對你錯不可,那只會適得其反,加深隔閡。如果對非原則性問題采取“不了了”的辦法,雙方之間的沖突也就會慢慢地得到緩解。生活實踐告訴我們,凡寬容待人者,一般都會贏得好人緣,而缺乏這方面雅量的人,容易失人心,失朋友。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寬容人、理解人、諒解人。
春秋時,楚王大宴群臣,名叫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員,寵姬妃嬪,統(tǒng)統(tǒng)出席,務要盡歡。席間奏樂歌舞,美酒佳肴,飲至黃昏,興猶未盡。楚王命點燭繼續(xù)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人敬酒。
忽然一陣怪風,吹熄了所有蠟燭,漆黑一團,席上一位官員乘機揩油,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斷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座附耳對楚王說:“剛才有人乘機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趕快叫人點起燭來看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是誰了。”
楚王聽了,忙命不要點燭,卻大聲向各人說:“寡人今晚,務要與諸位同醉,來,大家都把帽子除下來痛飲。”于是各官除掉帽子,楚王命令點燭,都不戴帽子了,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
散席回宮,許姬怪楚王不給她出氣,楚王笑說:“此次宴會,目的在狂歡,酒后狂態(tài),乃人之常情,若要追究,豈不是大煞風景,豈是宴會原意?”
許姬聽說,方服了楚王裝糊涂的用意。這就是有名的“絕纓會”。后來楚王伐鄭,有一健將獨率數百人,為三軍開路,斬將過關,直逼鄭的首都,使楚王聲威大震,這位將軍后來承認他就是當年揩許姬油的那個人。
能夠像楚王那樣做到“睜一眼閉一眼”,絕非易事,如果沒有高度涵養(yǎng),是斷乎不行的。古人有“罵如不聞”,“看如不見”的涵養(yǎng),既避免于是非,又更利于成功。楚王正是因為他的“睜一眼閉一眼”,換來了一個忠心耿耿的將才。
當然,我們這里所說“睜一眼,閉一眼”,是指人們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意識是說,對某些現象睜著眼看到眼里,記在心里,而對某些現象則閉著眼,假裝看不見,馬虎不認真。這并不是說我們應該不辨是非,什么人都去結交。比如結交品德低下、無情無義、極端自私的人是禍,是一種災難,更是一種悲哀;而結交與人為善的人、剛正不阿的人、光明磊落的人,和他們做朋友是福,是一種快樂,更是一種難得的收獲和享受。不過想一想“水清則無魚”的道理后,我們可以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既然生活不能至清至凈,那么,我們碰上了一些不如意、不愉快,又有什么好大驚小怪的呢?你只須駕駛好自己的小船,歡歡快快地走好自己應該走的路。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勝心。在現實生活中,對一些非原則性問題為什么不得理也讓人三分,顯示綽約柔順的君子風度呢?可有些人就是不這樣想,對一些小小不然的皮毛問題爭得不亦樂乎,非得說上點兒什么,誰也不肯甘拜下風,說著就較起勁來,以至于非得決一雌雄才算罷休,結果大打出手,或者鬧得不歡而散,朋友結怨,反目成仇。假如對一些非原則性問題,給朋友一臺階,滿足一下朋友的自尊心和好勝心,不但朋友之間的友情得到加深,而且還顯示出你的胸襟之坦蕩、修養(yǎng)之深厚。明代洪應明的《菜根譚》中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以。”對待朋友的錯誤,不應當以指責為能事,方法更不能粗野,不能刺傷朋友的自尊心。如果自尊心受到傷害,即使你說和做的千真萬確,別人也是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又怎么達到改過的目的呢?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