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千里的意思解釋及典故故事
來源:網絡 2009-06-21 16:13:16

不遠千里的意思解釋及典故故事
【成語】:不遠千里
【拼音】:bù yuǎn qiān lǐ
【解釋】:不以千里為遠。 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成語故事】:
不遠千里一般用來比喻不畏路途的遙遠。下面是關于不遠千里的故事:
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孟子來到魏國。梁惠王接見了孟子。他對孟子說:“先生,您不以千里為遠來到我國,一定是想要給我國帶來利益吧?”孟子回答說:“大王您為什么要這么說呢?如果君主開口就說怎樣對我的國家有利,大夫開口就說怎樣對我的封地有利,老百姓一開口就說怎樣對我自身有利,這樣人人都追逐一己的私利,那就十分危險了。”孟子又接著說到:“在一個能出動一萬輛兵車的國家,殺害他們國君的一定是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謀殺國君的一定是能出動一百輛兵車的大夫。大國的大夫能從國家的萬輛兵車中獲得一千輛,小國的大夫能從國家的千輛兵車中獲得一百輛。這而大夫們的財產十分富足,但他們卻似乎永遠也不會滿足,所以請您不要再宣揚私利。”梁惠王聽了,深受觸動,急忙向孟子征詢解決的辦法。孟子回答說:“講究仁義的人絕不會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講究仁義就足夠了。”
在廬山看來,孟子的仁義主張雖好,但在當時的世局下就是虛話。以仁義治國,以人治治國,便又回到周朝的天子禮數。實在不適于大爭之世。戰(zhàn)國初期,信奉仁義的魯國崩塌,各國開始逐漸實行新政。此時,若不變,而恪守所謂仁義之道,就不是真的大仁大義,當亡國的那天,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我想這樣也違背了孟子的本意吧。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