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2 23:55:15 下載試卷 標簽:謎語 教師 閱讀 課件
【教學內容】
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詩,描寫的風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整天在山野間游戲,使得樹葉顫動,林木點頭,河水起波,詩歌想象力豐富,將孩子們經?吹降木拔锩鑼懙萌缭娙绠嫛
【學習目標】
1、學會“樹、動、時、那、點、河、起、波”8個字,會認“但、候、剛、游、戲”5個字。認識1個偏旁“灬”(四點底)。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讀課文,使學生感受風的神奇、有趣,進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要求學會和會認的字;了解課文內容,感受風的神奇,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設計理念】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情境教學是依據(jù)兒童的心理特征、認識規(guī)律,把從生動、直觀的形象思維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作為教學過程的啟動契機,從而帶動語言的訓練,促進智力的發(fā)展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因此,本課將從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開始,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2、以讀為主,重視讀的實踐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教學中,以形式多樣的朗讀,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再到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行為。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激發(fā)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學中,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發(fā)現(xiàn),鼓勵他們進行探究性學習。
4、擴展思維,激發(fā)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積極挖掘教材,抓住教學重點、難點,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驗,燃學生把自己想象成風,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先出個謎語給大家猜:
云兒見它讓路,
小樹見它招手,
禾苗見它彎腰,
花兒見它點頭。
謎底是什么?(風)。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詩歌,名字也是“風”。(板書:10.風)它向我們描述了什么樣的風呢?趕快翻開書讀一讀吧!
二、初步感知,趣味識字。
“風”姑娘帶我們藏在那兒呢?我們快去找一找吧!
1、課件出示藏在樹葉中的“樹、動、時、那、點、河、起、波”8個字。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認讀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去掉拼音讀。
2、課件出示藏在小草里的“但、候、剛、游、戲”5個字。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認讀生字,同桌互讀,開火車讀。
三、情景導讀,快樂讀書。
“風”姑娘帶我們藏在哪兒呢?我們快去找一找吧!
、濉W習第1節(jié):
1、同學們小聲地讀第1節(jié),看看你知道什么?
(學生根據(jù)自己與文本對話獲得的信息,說出自己的感受,老師讓學生充分談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感受風的神奇。)
2、指名讀第1句,讀中評價。
3、同學們讀得可真好!風真是太神奇了,可是無論風的隱身術有多棒,都逃不過小朋友的眼睛。
4、教師引讀(邊讀邊貼上樹葉的圖片),但是樹葉顫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
5、男女生配合讀第1節(jié)。
、、學習第2、3節(jié):
1、風可神奇了,也十分頑皮、有趣(板書:有趣),它不僅藏在樹葉里,而且還會到許多地方和小伙伴見面玩耍呢?自由讀第2、3小節(jié),看看風都到哪些地方去了?
。▽W生回答,教師相繼貼出林木圖、河水圖)
2、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
指名讀,師生評議。
3、分小組,分男女生配合讀第2、3小節(jié)。
4、配樂朗讀。
四、想象創(chuàng)造,延展升華。
1、如果你就是一陣風兒,你還想到哪里去玩?和誰一起玩?玩些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2、在全班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試一試,接著詩歌的意思往下說。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要求學會的字,開火車讀一讀,正音。
2、說一說你怎樣記住這些字形?同學互相交流。
3、重點指導“樹”、“點”、“起”,學生找壓線筆,教師示范。
4、學生練習,師生共同賞析。
【板書設計】
10.風
樹葉圖顫動
林木圖點頭}神奇、有趣
河水圖起波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