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趣味樂園 > 詩歌鑒賞 > 正文

王勃——《別薛華》

來源:第一范文網(wǎng) 2009-06-26 22:19:08

智能內(nèi)容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作者】:

  ○王勃知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諸孫也。六歲善辭章。麟德初,劉祥道表其材,對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時諸王斗雞,會勃戲為文檄英王雞,高宗聞之,怒,斥出府。勃既廢,客劍南,登山曠望,慨然思諸葛之功,賦詩見情。又嘗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輒殺之,事覺當誅,會赦除名。父福畤坐是左遷交趾令。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將令其婿作記,以夸盛事。勃至入謁,帥知其才,因請為之。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酒酣辭別,帥贈百縑,即舉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時年二十九。勃屬文綺麗,請者甚多,金帛盈積,心織而衣,筆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數(shù)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人謂之腹稿。嘗言人子不可不知醫(yī),時長安曹元有秘方,勃盡得其術。又以虢州多藥草,求補參軍。倚才陵藉,僚吏疾之。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勃嘗遇異人,相之曰:“子神強骨弱,氣清體羸,腦骨虧陷,目睛不全。秀而不實,終無大貴矣。”故其才長而命短者,豈非相乎

  【賞析】:

  抒寫離情別緒之作,歷代詩歌中不計其數(shù)。但是,“詩要避俗,更要避熟”(劉熙載《藝概·詩概》)!秳e薛華》則堪稱是一首含意雋永,別具一格,意境新穎的送別詩。

  首聯(lián)即切題。“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是說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艱難的路。當友人踽踽獨去,沿途問路時,心情又該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聯(lián)中一個“窮”字、一個“獨”字,真乃傳神之筆:窮路凄孤送摯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僅僅是作者,也是遠行人──薛華心情的真實寫照,語意雙關。

  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俱是工穩(wěn)而妥貼的對子。近體詩到初唐“四杰”手中,已日臻成熟,從此詩亦可略窺一斑。

  頷聯(lián)“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緊承上聯(lián)“窮路”、“問津”而深入一層述說:在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顆悲涼失意的心作伴,這簡直會拖垮人生不過百年的孱弱身體。詩中“千”字極言其長,并非實指。這二句是作者發(fā)自肺腑之語。王勃早年因“戲為檄英王雞文”,竟觸怒了唐高宗,從此不得重用。此詩是王勃入蜀之后的作品,時年僅二十出頭,仕途的坎坷,對于王勃這樣一個少年即負盛名,素有抱負,卻懷才不遇、不得重用的人來說,其感慨之深,內(nèi)心之苦,是可以想見的。所以,詩意就不能僅僅理解為只是在向遠行人指出可能會遭受的惡運,其實也是作者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所親身感受到的切膚之痛。

  寫到這兒,作者仍覺得意猶未盡,還不足以傾訴心聲,更不忍與知音就此分手,于是又說:“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意思是:你我的心情,都象浩渺江水上漂泊不定的一葉小舟;而生活呢,也是一樣的辛酸凄苦。這一方面是同情與勸慰對方,一方面也是用以自慰,大有“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的情意。

  但是,離別卻又是不可避免的。這樣,就順理成章地逼出了尾聯(lián)“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兩句:離開的人,還是留下的人,彼此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xiàn)。杜甫《夢李白》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便是這個意思。而這篇在訣別之時,斷言彼此都將互相入夢,既明說自己懷友之誠,也告訴對方,我亦深知你對我相思之切。“俱是夢中人”的“俱”字,似乎雙方對等,而由作者這方面寫出,便占得了雙倍的份量。

  袁枚說:“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艷。”(《隨園詩話》)此話說得不確的地方是,情和景是不能截然分開的。但是,就“言情難”而言,把這段話用在王勃這首詩中倒是十分妥貼的。由于此詩講究匠心經(jīng)營,反復詠嘆遭遇之不幸,仕途之坎坷,絲絲入扣,字字切題,又一氣流轉,綴成渾然一體,確是感人至深。據(jù)作者《秋夜于錦州群官席別薛昇華序》所說,作者不僅和薛是同鄉(xiāng)、通家,也是良友;又據(jù)《重別薛華》一詩來看,兩人之間確有非同一般的深情厚意。而此時王勃正當落魄失意之際,不平則鳴,因此,面對摯友,他以肺腑相傾。寫法上,詩不著意寫惜別之情,而用感人的筆觸,抒發(fā)了悲切的身世之感,使人感到這種別離是何等痛苦,更顯出這對摯友的分手之難。詩中所蘊含的深邃而綿邈的情韻,堪稱自出機杼。這首詩與作者的另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相比,雖題材同為送別,而風格情調(diào)迥異,前后判若兩人。這是由于作者在政治上屢遭挫折,未能擺脫個人的哀傷情緒所致。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