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第一個殉職的記者:被慈禧打死(2)
來源:故事匯 2009-06-27 16:02:01

1900年春天,沈藎由日本回到上海,與唐才常等人共同組織革命組織“正氣會”,隨后又更名為“自立會”。沈藎任自立會干事,“主持交通,出力甚大”。自立會以漢口為中心進行革命活動,公開宣布“我等認為滿州政府不能治理中國,我等不肯再認為國家,變舊中國為新中國,變苦境為樂境”,謀求“新造自立之國”。自立會還建立了以會黨群眾和清朝下層士兵為骨干的“自立軍”。自立軍共有七軍,湖北新堤為右軍,共有6個營,沈藎為右軍統(tǒng)領(lǐng)。7月24日,沈藎攜帶花銀二千余元赴新堤,以“中國國會自立軍右軍統(tǒng)領(lǐng)”的名義,研究部署在新堤舉行武裝起義的具體事宜,并決定在8月15日舉行起義。
三天后,沈藎得知漢口起義失敗,唐才常等主要領(lǐng)導(dǎo)人殉難的消息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為了表示“繼續(xù)已死者之生命,完成已死者之志愿”的決心,會議決定提前舉行起義。28日,“右軍所部起事”。當(dāng)天晚上,新堤衛(wèi)隊營偷襲清軍水師營,各地自立軍二千多人紛紛響應(yīng),自力軍的黃綾旗“插遍全市”。
起義失敗后,沈藎輾轉(zhuǎn)來到上海,隨即他又悄悄地潛入北京、天津等地。在天津,沈藎受聘為“報館訪事”(即今天的記者),同時兼任一家日本報紙的通訊員,開始以記者的公開身份為掩護,繼續(xù)從事反清活動。當(dāng)時的北京正處于八國聯(lián)軍控制時期,由于沈藎擅長交際,又有政治眼光和新聞敏感性,很快便與八國聯(lián)軍的部分將士混得相當(dāng)熟悉。北京各界名流聽說沈藎認識許多外國朋友,紛紛前去巴結(jié)。為了從這些貴族口里打聽到有用的信息,沈藎盡量和他們把酒言歡,虛與應(yīng)付。
1903年,沈藎從貴族口中得知中俄兩國要簽訂密約的消息后,為阻止清政府的賣國行為,決心在簽約之前把密約內(nèi)容昭示天下,讓全國人民認清清政府的丑惡嘴臉。經(jīng)過多方努力,沈藎最終通過政務(wù)處大臣王文韶之子搞到了《中俄密約》草稿的原文。沈藎迅速將《中俄密約》草稿寄給了天津英文版的《新聞西報》!缎侣勎鲌蟆肥盏胶螽(dāng)即原文刊登。隨后,國內(nèi)外各大新聞媒體紛紛轉(zhuǎn)載,日本新聞界還專門為此出了一期號外。
《中俄密約》的內(nèi)容公之于眾后,國內(nèi)外輿論一片嘩然。全國人民群情激憤,紛紛斥責(zé)清政府的賣國行徑,進一步促進了全國范圍內(nèi)革命運動的深入開展,清政府則陷入了非常難堪的狼狽境地。在國內(nèi)外強大輿論的壓力下,清政府不得不放棄簽訂《中俄密約》的計劃。
《中俄密約》泄密后,清政府立即派人全力偵察密約泄露的原因。而此時的沈藎非但沒有躲避清政府的追查,反而提出了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聯(lián)絡(luò)李蓮英,干掉慈禧太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兩個最要好的朋友——旗人慶寬和前翰林吳士釗。那知慶寬和吳士釗得知沈藎的想法后,深感不安,決定聯(lián)合向慈禧太后告發(fā)沈藎。1903年7月19日晚上,毫無防備的沈藎在北京寓所里被捕。
沈藎被捕后,毫不畏懼,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他知道罪惡的清政府絕對不會放過自己。遂做《絕命詩》四章,其中一首是這樣寫的:“獄中鐵鎖出郎當(dāng),宣武門前感北堂。菜市故人流血地,五忠六士共翱翔。今年三十有一歲,贏得浮名不值錢。從此興亡都不管,靈魂歸去樂諸天。”
審訊期間,沈藎毫不諱言自己的言行,坦承自己的愛國行為,并大聲揭露慈禧太后企圖掩蓋《中俄密約》的賣國行徑。本來因光緒皇帝出生在六月(陰歷),故六月被稱為“萬壽月”,“例不行刑”,加之當(dāng)時清政府正在操辦慈禧太后生辰慶典,但是惱羞成怒的慈禧太后還是極其殘忍地下令將沈藎“斬立決”。后因懼怕行刑會影響“慶典”,慈禧太后這才發(fā)布諭旨:“著即日立斃杖。”
7月31日(陰歷六月初八),刑部大堂8個獄卒手拿特制的大木棍,準備行刑。沈藎面對獄卒,大聲說道:“快些了事!”于是,8名獄卒輪流捶打沈藎的四肢和背部,時間長達4個小時之久。沈藎被打得血肉橫飛,“骨已如粉”,其狀慘不忍睹,但沈藎自始至終“未出一聲”。這時,堂司以為沈藎已死,下令停止捶打。不想這時沈藎用微弱的聲音說道:“速……用繩絞我……”見沈藎還沒有死,堂司又下令“以繩勒其頸,而始氣絕”。
清政府以極其殘忍的酷刑處死沈藎后。全國人民在沉痛悼念沈藎的同時,更加激起了對清政府的無比痛恨之情,就連外國報紙也紛紛加以譴責(zé)。革命派辦的報紙《中國日報》發(fā)表唁文說:“沈君之死,鬼神為之號泣,志士為之飲血,各國公使為之震動,中西報紙為之傳揚。是君雖死之日,猶生之年!”當(dāng)年9月,章太炎先生以義憤填膺的心情在革命派的報紙《浙江潮》上寫了一首沉痛悼念沈藎的詩《獄中沈禹希見殺》:“不見沈生久,江湖知隱淪。蕭蕭悲壯士。今在易京門。魑魅羞爭焰,文章總斷魂。中陰當(dāng)待我,南北幾新墳。”1936年10月,魯迅先生在他所寫《關(guān)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引用了章太炎先生的這首詩。
沈藎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殉職的新聞記者,年僅31歲。
中國記者沈藎與英國記者莫理循的友誼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xué)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xué)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數(shù)學(xué)天天練
- 小學(xué)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奧數(shù)練習(xí)題整理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xué)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xué)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xué)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