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至——《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來源:第一范文網(wǎng) 2009-06-29 09:41:08

楓岸紛紛落葉多,洞庭秋水晚來波。
乘興輕舟無近遠(yuǎn),白云明月吊湘娥。
【賞析】:
賈至“嘗以事謫守巴陵(今湖南岳陽),與李白相遇,日酣杯酒”(辛文房《唐才子傳》)。在一個深秋晚上,他和李白、裴九駕輕舟同游巴陵勝景──洞庭湖,撲入眼簾的是一片蕭瑟的秋景:“楓岸紛紛落葉多,洞庭秋水晚來波。”湖岸邊一帶楓樹,紅葉紛紛飄落。“一葉落而知秋”,這里“紛紛落葉多”,落的又是耐霜的楓葉,可見秋風(fēng)之緊,秋意之濃。澄澈的洞庭湖面,蕩漾著粼粼碧波。起首兩句,以悠揚的音韻,明麗的色彩,描繪了一幅洞庭晚秋的清幽氣象:秋風(fēng)蕭蕭,紅葉紛飛,波浪滔滔,橫無際涯,景色幽深迷人。三位友人泛舟湖上,興致勃勃,“八百里洞庭”正好縱情游覽,讓一葉扁舟隨水漂流,不論遠(yuǎn)近,任意東西。這是多么自由愜意,無拘無束啊!“乘興輕舟無近遠(yuǎn)”句,形象地表達(dá)了詩人們放任自然,超逸灑脫的性格。他們乘興遨游,仰望白云明月,天宇清朗,不禁遐想聯(lián)翩。浩渺的洞庭湖和碧透的湘江,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一個凄惻動人的傳說:帝舜南巡不返,葬于蒼梧,娥皇女英二妃聞訊趕去,路斷洞庭君山,慟哭流涕,投身湘水而死。至今君山仍有二妃墓。二妃對舜無限忠貞之情引起賈至的同情與憑吊,自己忠而遭貶,君門路斷,和湘娥的悲劇命運不也有某些相似之處嗎?于是詩人把湘娥引為同調(diào)。“白云明月吊湘娥”,在天空湖面一片清明的天地,詩人遙望皎潔的白云,晶瑩的明月,懷著幽幽情思憑吊湘娥。氛圍靜謐幽雅,彌漫著一層淡淡的感傷情緒。“白云明月”,多么純潔光明的形象!它象征詩人冰清玉潔的情操和淡泊坦蕩的胸懷。整首詩的精華就凝聚在這末一句上,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人歌詠洞庭湖,即景抒情,吊古傷懷,寄托深而寓意長。全詩形象明朗,色彩鮮亮,章韻高亢,聲調(diào)昂揚,和諧完美地表現(xiàn)了蒼涼的情緒,可謂聲情并茂。前人謂賈至“特工詩,俊逸之氣,不減鮑照、庾信,調(diào)亦清暢,且多素辭,蓋厭于漂流淪落者也”,這一評論相當(dāng)中肯。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正是充滿俊逸之氣和清暢之調(diào)。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xué)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xué)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數(shù)學(xué)天天練
- 小學(xué)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奧數(shù)練習(xí)題整理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xué)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xué)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xué)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xué)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