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吞噬的文明彌諾斯文明之謎
來源:網絡 2009-07-08 21:44:33

愛琴海有個不顯眼的桑托林島,面積七十八平方公里。島上有座桑托林火山,海拔五百八十四米。公元前十七世紀,桑托林火山南邊一百三十公里有個克諾索斯王國,位于克里特島城鎮(zhèn)周圍,這里曾經有個燦爛的彌諾斯文明,它為后來希臘大陸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上,公元前1470 年前后桑托林火山的爆發(fā),毀滅了克里特島的一切,也淹沒了彌諾斯文明,留給后世一個永久的遺憾。
彌諾斯文明是怎樣的文明?它究竟藏于何處?
克里特島面積八千三百三十六平方公里,是愛琴海最大的島嶼。公元前2000年前后,克里特島發(fā)展到青銅器全盛時期,以島北克諾索斯城為中心建立了統(tǒng)治全島的奴隸 制國家。公元前1700年前后,克諾索斯毀于地震。廢墟上重建新城,彌諾斯王宮更加宏偉,而其中的迷宮更是聞名。公元前1470年前后,桑托林火山大爆發(fā),噴出物質六百二十五億立方米,觸發(fā)了一次駭人聽聞的大海嘯,巨浪橫掃半個地中海,最大波高超過六十米!此后三千多年,地球上任何一次海嘯都比不上它的兇猛。這次海嘯給地中海地區(qū)帶來巨大災難,希臘沿海及其島嶼的居民點均遭摧毀,桑托林火山南邊一百三十公里的克里特島上的村鎮(zhèn)蕩然無存,文明消失了,克諾索斯王國不復存在。隨著歲月的消逝,城市和宮殿的廢墟逐漸被泥沙掩埋了。后來移居島上的居民,不清楚宮殿的位置。倒是一些外國學者,從史籍的只言片語中,知道遠古有個克諾索斯城,城中有座美麗而神秘的迷宮。這個謎存在了三千多年,以各種神話和民間傳說傳播于世界各地。英國一位考古學家為了揭開這個千古之謎,帶了一支考察隊到克里特島。 經過考證,判定該島首府伊臘克林南方七公里的克諾索斯地下掩埋著一座古城。1900年開始發(fā)掘。經過八年的工作,清出無數(shù)浮土,一座宏偉的宮殿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其中零散的出土文物,收藏于伊臘克林的考古博物館內。彌諾斯王宮基本完整,坐落于凱夫拉山麓,總面積兩萬兩千多平方米。主體為二層建筑,低坡地的東宮是四層樓,共擁有大小宮室一萬七百多間。支撐屋面的立柱都用整棵大圓木刨光而成,上下一般粗,極其整齊協(xié)調。一千四百平方米的長方形中央庭院將東宮和西宮聯(lián)成一體,各個建筑物以長廊、門廳、復道、階梯連接。國王寶殿、御 寢、后妃居室、貯寶庫、亭閣等等,巧妙配置。千門百廊,曲巷暗堂,忽分忽合,前堵后通,神秘莫測,確實是座名副其實的迷宮。宮內裝飾有的保持原樣,有的略加修補復原,讓參觀者重見三千多年前的輝煌場面。在迷宮核心的國王覲見室,石膏造的御座相當完整。它同現(xiàn)代常見的高背靠椅相差無幾。
各個宮室和廊道上為數(shù)眾多的壁畫,集中代表了彌諾斯文化的水平。幾千年前留下的彩繪至今未褪,色彩相當 鮮艷。顏料都是植物、礦物和骨螺提煉的,且在泥壁將干未干時揮毫成畫,色彩滲入墻壁,故能經久保存。覲見室的壁畫是三只鷹頭獅身、帶有翅膀和蛇尾的怪獸,伏在蘆葦中虎視眈眈。皇后寢宮描繪著舞女和海豚在水中游蕩的圖畫。長廊上有《藍色的姑娘》、《持杯者》、《蛇神》等大幅壁畫。
不少壁畫表現(xiàn)彌諾斯王的武功和生活情景。中央庭院南側宮墻的《戴百合花的國王》,國王圖像如真人一般大小,頭戴綴有百合花和孔雀羽毛的王冠,過肩的頭發(fā)往后飄拂,脖掛金色百合串成的項鏈,身著短裙,腰束皮帶,風度翩翩地朝前走去。西宮北墻的《斗!犯挥谏钋槿。那頭黃牛同現(xiàn)代牛略有不同,正向前方猛沖。一少年堵在牛前,用力按住牛角。牛身后的少年雙腳離地,雙手揚起,將一名紅裝少女彈向空中,少女則穩(wěn)穩(wěn)地倒立在牛背之上。如此雜技式的斗牛,比起現(xiàn)在那么血腥和恐怖的西班牙式斗牛,真是更富于美感呢!
不知道歷史上的火山、海嘯究竟毀了多少如同彌諾斯一樣燦爛的文明成果,也不知在未來的考古歲月中會發(fā)現(xiàn)多少個美麗的彌諾斯呢!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