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滅的圣燈亞歷大山燈塔之謎
來源:網絡 2009-07-08 21:55:43

始建于兩千多年前的亞歷山大市名氣遠遠超過了金字塔,當時的人們一提到埃及,首先想到的是亞歷山大雄偉神奇的燈塔,而不是被稱為“法老的陵墓”的金字塔。奇怪的是,在歲月的流逝中亞歷山大遺址不知去向,而那膾炙人口的亞歷山大燈塔,也變得撲朔迷離。這亞歷山大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城市?到底是怎樣失蹤的?燈塔的真面目又是如何呢?
翻開塵封的歷史,也許會得到合理的解答。亞歷山大是埃及的歷史名城,曾與羅馬、君士坦丁堡并稱為世界三大城市。公元前三百三十二年,馬其頓帝國皇帝亞歷山大統(tǒng)治埃及時期設計建設了這個城市。處于地中海地震帶上的亞歷山大,曾經多次毀于地震,最后一次發(fā)生在十四世紀。幾次沉陷性的地震,不僅摧毀了這個城市的地上建筑物,而且還將部分城址推入海中。亞歷山大的帝國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但這位馬其頓皇帝占領埃及后建造并欽定為埃及首都的亞歷山大城,此后發(fā)生了許多戰(zhàn)爭和事件,留下了不少的遺跡和故事..... 同樣以亞歷山大命名的海港曾經是地中海沿岸最大和最繁華的港口,古希臘地理典籍中有許多關于這個港口的記載,然而現(xiàn)代人一直弄不清楚這個港口的具體位置。亞歷山大燈塔的由來同當時亞歷山大城的貿易活動有關。頻繁的貿易往來,各國商船云集大港,迫切需要有一座燈塔,來指引船只夜間進進出出。于是,標志古埃及人聰明才智的世界偉大奇跡———亞歷山大燈塔,便這樣應運而生了。
有關這個燈塔的來由,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公元前280年秋天的一個夜晚,月黑風高,一艘埃及的皇家接新娘的喜船,在興匆匆地駛入亞歷山大港時,觸礁沉沒了。船上的皇親國戚及從歐洲娶來的新娘,全部葬身魚腹。
這件事情震動埃及朝野上下的悲劇,使埃及國王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最大的港口入口處,修建導航燈塔,經過建設者的艱苦努力,一座雄偉壯觀的燈塔,屹立在法羅斯島的東端,立于距島岸七米處的為巨浪所沖刷的礁石上,它就是亞歷山大法羅斯燈塔,簡稱“亞歷山大燈塔”。這座燈塔建在亞歷山大城海濱外一公里多的法羅斯島上,故以“法羅斯”定名。此后西方各國的“燈塔”一詞,均以“法羅斯” (pharos音。例如英語的“pharos”,法語的“pharos”,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的“faro”等皆發(fā)此音。實際上,這座高大壯觀的燈塔并非真在島上,而是建在距該島還有七米的一個大礁石上。石礁隨海潮的起落而時隱時現(xiàn),使整個燈塔建筑長年經受著海浪的拍打沖刷,好似在大海中拔起一座沖大天廈。塔上有一盞形體巨大、光芒四射、長年不熄的燈塔火炬。
這座一百三十五米高的巨型燈塔屹立了一千多年之久才被地震所毀;從公元前281 年建成點燃起,直到公元641 年阿拉伯伊斯蘭大軍征服埃及,火焰才熄滅。它日夜不熄地燃燒了近千年,這是人類歷史上火焰燈塔所未有過的。公元1375年,發(fā)生了一次大地震,燈塔被震坍,至今沒有留下任何遺跡。
公元前二世紀羅馬哲學家安蒂培特的著作中,記載過有關燈塔的情況,當時燈塔已經與埃及、希臘、巴比倫的七個建筑并稱為“世界七大奇跡”。后人也有進一步的描述,還畫出精細的燈塔圖樣。
雄偉的燈塔,實際上建于公元前282 年托勒密王朝的鼎盛時期。由古希臘著名的建筑師索斯特拉特設計,總面積九百三十平方米。塔身用白色大理石砌筑,石縫之間用熔化的鉛水彌合。塔柱、塔基為花崗巖石料,并用玻璃片充填。
據(jù)說,經當時科學學和建筑學家試驗鑒定,玻璃最耐海水腐蝕。燈塔這樣浩大的工程,據(jù)說整整花去二十年時間。
燈塔十分龐大,高度達到一百三十五米,相當于現(xiàn)代四十層的高樓,比現(xiàn)代最高的日本橫濱港燈塔還高二十八米,接近埃及人引以為豪的吉薩大金字塔的高度。燈塔共分三部分:一層塔基,三層向上縮減的塔身,一個塔尖。燈塔內設三百間廳室,供管理人員和衛(wèi)兵居住。真真是一座摩天大樓啊!
塔身之上是一圓形塔頂,其中一個巨大的火炬不分晝夜地冒著火焰。據(jù)傳,火炬的作用除本身的火焰光芒外,還設有一個凹面金屬鏡,反射出的耀眼的火炬火光,使六十公里以外的航船能遙望到燈塔的方位,從而不會迷失方向,順利駛向亞歷山大港。塔頂之上鑄著一尊高約七公尺的海神波賽東青銅立像,為這座建筑增添了神話與藝術的風采。
燈塔的外部造型非常美觀考究,內部結構也十分嚴密復雜。
塔身下層內部寬闊,從這里修筑了通到塔頂?shù)膬A斜的螺旋式上升的通路。在通到中層和上層的傾斜梯上還分別筑有三十二個和十八個臺階。正中間有一個相當于現(xiàn)代電梯的人工升降裝置,用以運送火炬燃料及各種物品,保證火炬長年日夜不熄。為克服單調感,求得整體建筑具有藝術性的視覺造型,塔內還建有許多相當于樓房的層層窗口。公元700年,亞歷山大發(fā)生地震, 燈室和立像塌毀。 880 年,燈塔修復。1100年,燈塔再次遭強烈地震的洗劫,僅殘存下面第一部分,燈塔失去往日的作用,成了一座了望臺,在臺上人們修建了一座清真寺。
公元1302年,亞歷山大發(fā)生了一場大地震,整個城市幾乎被毀滅,燈塔也不能幸免,頂截坍落。1375 年又一次猛烈地震后,全塔毀壞。隨著地層沉陷,法羅島連同附近海岸地區(qū)慢慢沉入海底,千古奇觀從此煙消云散。由于沒有見到實物,歷史的記載終歸是一個謎。誰敢相信兩千多年前能夠造出那樣龐大的燈塔?許多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海洋學家不斷追尋著燈塔的蹤跡。
1978 至1979年,埃及考古隊借助遙感技術和全球定位技術等現(xiàn)代科技手段,在埃及北部地中海港口城市亞歷山大附近海底,終于發(fā)現(xiàn)了古亞歷山大海港遺址。在當?shù)啬赀~巫師的幫助下,從海港的水下找到燈塔的遺骸?脊抨犨打撈出一只鑲嵌著精美寶石的純金戒指。這成為埃及現(xiàn)代考古史上最重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
今日亞歷山大海角立有一座新燈塔,但比古燈塔大為遜色。1892 年由避暑行宮改建的希臘———羅馬博物館,收藏著本城零散的文物,展示亞歷山大飽經滄桑的悠久的歷史。
在燈塔的遺址上,一座建于1480 年的城堡巍然而立,城堡像一位滿懷悲愴的衛(wèi)士,城堡周邊散落著燈塔遺下的巨大方石,它們與城堡一起抗擊波濤經年的沖擊,默默地守望著身邊的海港和城市。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