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趣味樂園 > 探索發(fā)現(xiàn) > 正文

石頭之城!佩特拉之謎

來源:網(wǎng)絡 2009-07-08 23:07:58

  英國著名詩人威廉·貝根曾經(jīng)寫下過這樣兩行詩句: “令我震驚的惟有東方大地, 玫瑰紅墻見證了整個歷史” ———這是為一個叫做佩特拉的地方作的贊歌。考古專家曾這樣評價佩特拉:“這是個一流的考古地,一個中東最大的考古寶藏。”佩特拉究竟是個什么地方?為什么這么值得人們關(guān)注和歌頌呢?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佩特拉都是一個值得介紹的地方。這個城市在歷史的變遷中載浮載沉,而后神秘的消失,到現(xiàn)在幾乎還未被人觸及過呢。

  在公元2世紀到2世紀,即羅馬帝國全盛時期,佩特拉曾一度是羅馬東部省城的佼佼者,然而后來一度長期衰落。到了19世紀,它成了一個地理位置極其神秘的城市,隱沒于死海和阿克巴灣(今天的約旦國境內(nèi))之間的山峽中,被阿拉伯人稱為“佩特拉廢墟”,外界人很少有人造訪此地。

  雖然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曾有人試圖進入佩特拉,但往往不是找不到具體的地理位置,就是不幸被當?shù)氐漠惤掏綒⒑。因為通往佩特拉的必?jīng)之路是一個深約二百英尺的山峽, 這就是《圣經(jīng)》中提到的荷爾要塞。到了1812 年,終于有一個叫貝克哈特的瑞士人進入了這個被人們長期遺忘了的城市。

  一路心驚膽戰(zhàn)地經(jīng)過了那個讓人毛骨悚然的荷爾要塞,貝克哈特發(fā)現(xiàn)了世上最令人驚嘆的建筑:這是一個完全由堅固的巖石雕鑿成的、高一百三十英尺、寬一百英尺、裝點的柱子比真人還大的塑像,在陽光的照耀下,呈現(xiàn)出亮麗的粉色、紅色、桔色以及深紅色,層次生動分明,典雅動人。由于整座建筑雕鑿在沙石壁里,外襯著黃、白、紫三色條紋,熠熠閃光,無比神奇!這就是著名的卡茲尼石雕。

  過了卡茲尼,沿著峽谷向前行進,貝克哈特發(fā)現(xiàn),這里有一座隱沒于此的城市:懸崖絕壁環(huán)抱,形成天然城墻;壁上兩處斷口,形成這狹窄山谷中進出谷的天然通道。四周山壁上雕鑿有更多的建筑物。有些十分簡陋,只能算洞穴;而另一些山則大而精致———有臺梯、塑像、堂皇的入口、多層柱式前廊。所有這一切都雕筑在紅色和粉色的巖壁上。

  根據(jù)多年的研究與學習,貝克哈特推測,這些建筑群就是已消失的納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廟。納巴泰人把已故的國王們視為神靈,把他們的陵墓視為神廟,在巖石中開鑿墓地是他們的一種風俗。

  納巴泰人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約在公元前6世紀從阿拉伯半島北移進入該地區(qū)(今天約旦和南敘利亞境內(nèi)),他們在這里建造了眾多的安居地,并把佩特拉作為了首都,因為這里:既有典型的戰(zhàn)略優(yōu)勢———惟一的入口是狹窄的山峽, 正可謂一夫當關(guān), 萬夫莫開; 又有豐富的資源環(huán)境———水源充足、森林繁茂、牧草肥沃。

  而且,佩特拉位于亞洲和阿拉伯去歐洲的主要商道附近,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們押運著滿載貨物的駱駝隊經(jīng)過這里,把阿拉伯的香、經(jīng)波斯灣輸入的印度香料、埃及的黃金以及中國的絲綢運往大馬士革、泰爾以及加沙等地的市場。公元前4世紀,這里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商業(yè)城市。公元前2 世紀,納巴泰達到了全盛時期,王國領(lǐng)土由大馬士革一直延伸到紅海地區(qū)。納巴泰人的文字逐漸進化成了當代阿拉伯文字,在當今大部分阿拉伯世界中廣泛使用。公元前80年至前65年,國王阿爾塔斯二世統(tǒng)治時期,納巴泰人鑄造了自己的錢幣,建造了希臘式的圓形劇場,佩特拉城蜚聲于古代世界。無論何地,甚至遠至中國,只要有駱駝商隊,只要有貿(mào)易團體,人們都聽說過神話般的石頭之城———佩特拉。

  公元106年,羅馬人奪取了佩特拉,城市及周邊地帶成了羅馬帝國的一個省,稱作阿拉伯人佩特拉區(qū)。它是羅馬帝國最繁榮的一個省,羅馬工程師們鋪筑商道,改進灌溉設施。佩特拉幾年中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濟效益占羅馬帝國經(jīng)濟生產(chǎn)收入的四分之一。

  可是,佩特拉的貿(mào)易———該城的經(jīng)濟支柱卻開始發(fā)生變化:越來越多的貨物依靠海上運輸,地中海岸的一座名叫亞歷山大的城市搶走了它的一部分生意;陸地運輸也開始變化,羅馬人在它北部興建了一條大路,連通了敘利亞的大馬士革與美索不達米亞(今天的伊拉克),掠走了更多的運輸貿(mào)易。到了公元! 世紀,佩特拉的經(jīng)濟實力和財富大大減弱。公元3 世紀,佩特拉淪為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并成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 4世紀,隨著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地區(qū)的東山再起,阿拉伯人佩特拉區(qū)又成了伊斯蘭帝國的一個小省。

  但是此時的佩特拉已幾乎處于被遺棄的地步。幾個世紀后,佩特拉這座石城在十字軍東征期間因為被作為軍事要塞,曾經(jīng)再次興旺起來;但是到了公元7 世紀后,佩特拉再次被遺棄。在貝克哈特來訪之前,西方世界完全將它遺忘了,這里的墓地只是被游牧的人當做了遮風避雨的場所。

  貝克哈特將他在佩特拉的所見所聞寫進了《敘利亞圣地旅行記》的一卷書中,書中優(yōu)美的描述引發(fā)了歐洲人到這個地方探險的激情。835年,一位年僅三十、博覽群書的美國游客約翰·李約德·斯蒂芬斯(他后來在南美叢林中發(fā)現(xiàn)了瑪雅人的科龐城)來到了這個幾近消失的城市,正如貝克哈特一樣,斯蒂芬斯被突然展現(xiàn)在眼前的卡茲尼美景所震驚。不過經(jīng)過了歷史的洗禮,這些建筑當時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

  返回紐約后,斯蒂芬斯于1837年出版了《阿拉伯人佩特拉區(qū)游記》一書,他這樣描述著卡茲尼石雕: “一座神廟,精致清晰,宛如一顆嵌在巖石壁上的浮雕寶石。”該書出版后,得到美國詩歌評論家愛倫·坡的高度評價和贊揚,而一舉成為美英兩國的暢銷書。詩人威廉·貝根也因此寫下《佩特拉》一詩,縈繞人心的詩句使他流芳百世。二十世紀的電影制片人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有感人們對佩特拉的關(guān)注,實地拍攝了影片《印第安納·瓊斯和最后的十字軍》,以截然不同的藝術(shù)方式再次使佩特拉美名遠揚。伴隨著佩特拉成為旅游盛地,世界各國的考古學家們也紛紛都來到這里考察發(fā)掘。

  如果說過去多年的研究都把注意力聚集在那些墓地上,那么今天的考古學則對佩特拉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感興趣?脊叛芯空邆儼l(fā)現(xiàn)表明納巴泰人不僅搞貿(mào)易,還制造并且出口精美的陶器———他們的泥器細薄精致,裝飾著樹枝樹葉之類的自然圖案。也許他們的精品還埋在佩特拉廢墟之中,等待后人去發(fā)掘。

  20世紀90年代,佩特拉出土了東羅馬帝國統(tǒng)治時期的拜占庭教堂的部分墻壁和整個地板,以及一套約四十卷的羊皮紙卷,科學家們估計它們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可追溯到晚期的羅馬時代。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